电商与即时零售平台正在上演轰轰烈烈的白酒大促,白酒行业也在声势浩大地“打假”。“双11”启动这半个月以来,连续多家酒企密集发声,公布购酒“授权门店名单”、点名“非授权店铺”。对酒企而言,这一仗不仅是真假之争,更是一场关乎价格体系与渠道话语权的“暗战”。在增量收窄、库存高企的背景下,如何稳住价盘、掌控渠道,成为悬在每家酒企头上的考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繁莹
在京东到家、美团闪购、歪马送酒等即时零售平台上,部分名酒价格较线下有明显优势。在歪马送酒上,53度500ml的习酒君品前2件售价679元/瓶,美团名酒行为640元/瓶,1919酒类直供平台上售价627元/瓶,而在东晓南华润万家门店,其售价为799元/瓶。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本轮“双11”白酒的渠道之争,最关键的变量正是即时零售平台的全面入局,以及酒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控,使冲突态势进一步升级。
业内:企业担心平台低价酒影响渠道稳定性
美团闪购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其白酒类即时订单量同比增长8倍。京东小时达白酒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98%。
在即时零售白酒销售数据走高的同时,贵州茅台、贵州习酒、五粮液等在10月份接连公布正规渠道或非授权渠道。与往年相比,今年酒企公开渠道名单的阵容明显扩大,节奏也更加密集。
“此战核心问题在于白酒价格体系冲突,而非产品真伪本身。低价≠假货,但低价本身对品牌的价格体系和渠道稳定性构成威胁,这才是酒企最担忧之处。”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一针见血道。
“即时零售平台的‘分钟级送达’满足了即时饮酒需求,抓住了传统线下渠道的空白点,带来新增长。”詹军豪指出。美团数据显示,夜间19:00至次日凌晨2:00之间的酒类订单占比高达68%,而传统烟酒店普遍22:00前闭店。即时零售恰恰填补了这一时间窗口。
肖竹青说,消费者从“计划性购买”转向“即时性消费”,本质上是“消费场景的重构”。“即时零售平台对白酒不是‘渠道改革’,是对用户场景和用户资产的变革。”肖竹青认为,此次“双11”,酒企的渠道策略也发生明显转变,不少白酒企业正在加速布局闪购、快速达等线上即时零售。
建议:化堵为疏,将新兴渠道纳入可控范围
“仅靠发告知信是不够的,酒企需要系统性重构渠道逻辑。”肖竹青说。他建议,白酒品牌方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渠道管控和价格管理,建立长效的渠道管理机制。
酒业专家蔡学飞认为,酒企应深化与合规平台的合作,共建“全链路保真体系”等行业标准,将新兴渠道纳入可控范围,化堵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