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邰梦云)斜视是儿童视力发育期常见的眼部疾病,早期筛查对预防不可逆的弱视和立体视觉丧失至关重要。但是,儿童通常缺乏对自身视觉不适的认识,且非专业人员难以察觉早期异常体征,使得斜视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团队与清华大学徐枫团队牵头,开发了一种“斜视数字标尺”,仅通过智能手机录制的30秒视频,就能实现对斜视度的精准自动测量。日前,该研究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子刊《NEJM AI》杂志在线发表,并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为斜视的院外自动筛查、早期诊断及居家随访带来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上述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科主任余新平主任医师介绍,根据医工结合开发出这样一个模型,通过手机按照要求拍摄视频,能够快速地把患者的斜视程度测量出来。
该技术破解儿童斜视“筛查难、确诊晚”困境,还让基层医生告别“技术门槛高、培训久”难题,通过小巧的手机即可实现,只需要对基层专业工作人员培训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便捷上手。目前,这款应用于手机的“斜视数字标尺”新技术已在云南凤庆、广东新兴等地落地,完成超4万名儿童筛查。
林浩添介绍,团队持续开展智能手机参与眼健康医疗体系的探索,并率先提出“新型三级诊疗模式”:居民以轻便手机为终端完成初筛,疑似病例转诊至社区或基层医疗机构,确诊患者再转诊至大医院,以期节约医疗资源,又提升医疗可及性。此次的研发成果正是这一体系研究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