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游客为拍照打卡走到悬崖边。
民声调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良
一瓶水、一根登山杖、一个背包,再加上社交媒体发帖凑成的“登山搭子”,成了时下不少年轻人说走就走的“登山标配”。然而,短短80天内,深圳七娘山“望郎归”接连发生三起失联遇难事件,为户外热潮敲响安全警钟。临时结伴的“驴友”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未被察觉的风险?
风险:从专业装备缺失到“保险缺位”
“本人第一次走望郎归环线,免费约伴,安全自己承担。”社交平台上,这类标有“含有危险行为,请勿模仿”的帖子比比皆是。资深登山领队余年表示,“小白组队”正成为山难事故的高发群体,缺乏专业领队,仅靠户外软件轨迹带队存在极大风险。
广东省内热门路线众多,包括梧桐山、七娘山、梅沙尖、大南山、罗浮山、莲花山飞瓦寺、白云嶂、银瓶山。登山爱好者常常低估登山难度。一名驴友曾带一瓶水攀登银瓶山,结果“山下和山上的温差较大,到了山上冷得发抖”。
余年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降低7℃,失温风险不容小觑。到了山上,即便穿羽绒服也未必保暖。“资深驴友通常会准备保暖衣物备用,一旦汗水浸湿内层,就要及时更换干爽衣物,以避免失温。”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冬天的寒风吹来,冷意刺骨。余年在罗浮山遇到过一位登山者,虽然穿了羽绒服、披着冲锋衣、盖了急救毯,但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最终出现了失温症状。“幸好情况不算太严重,在服用保心丸后,我们几个人轮流协助,接力将他安全送下了山。”
值得关注的是,登山新手保险购买意识普遍薄弱。尽管每日数元即可获得数十万元保障,无论是远足徒步、登山旅游都能保。但多数“临时搭子”并未投保。余年说,像他这样经常登山的人,通常会购买年度保险,而一般登山爱好者通常是按天购买。
诱因:野路探险与网红打卡心理驱动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通过社交平台招募的“徒步搭子”实为收费商业团,即便有资深领队带队,仍可能迷路。有驴友透露,一些领队为追求新鲜感,会刻意选择未开发路线。
“资深领队可能会对常规路线感到厌倦,喜欢‘开发’新路。”余年表示,有人在群里分享所谓新路线,仅凭前人系的布条作路标,极易迷路。“有人为防走失,在山上方便时也系布条,其他人误以为是路标跟随,结果就走错了。”
一些领队偏爱野路,也因不少“徒步搭子”更看重拍照打卡,希望走小众路线遇冷门“仙境”,既能欣赏到美景,又能避开人流,还可省去景区门票。
“未开发区域的危险性常被低估。”余年举例,罗浮山“驼飞线”遇雨极易打滑,山洪风险高;“望郎归”海岸线受涨潮影响,须在下午5点前撤离,新手易低估风浪危险;“黑排角”在上半夜风大时,体力弱者可能会被浪卷走。
余年指出,部分新手盲目自信,会选择超出能力的大南山“拉胡线”等难度较高的路线,该线路途经斧头石、水底山等,岔路较多,一旦走错便难以返回。新手也常因准备不足,未带足补给或急救物品而遇到危险。还有人为拍照而站上险要位置,增加了坠落风险。
余年建议新手从低难度山峰(如白云山)起步,循序渐进,并提醒“登山搭子”组队“千万别谈感情,万一闹掰了,赌气分开走,会增加失联风险”。
律师:不收费组织登山也须承担责任
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表示,组织户外爬山出了意外,活动组织者可能要承担侵权责任。若组织者擅自带领团队进入自然保护区等未开放区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在极端情况下,如因组织者的严重过错导致参与者死亡,且组织者行为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构成要件规定的,可能涉嫌犯罪。
如果组织者长期组织该类活动,向旅游者收取的费用超过成本,具有一定的营利性质,则被视为旅游经营者,这类组织者需承担更严格的安全保障义务,因未能或未全面履行这些义务导致参与者受损的,应承担侵权责任。孙宇昊说,对于不收取费用或仅收取成本费用的非营利性活动组织者,其安全保障义务相对较低,但仍在合理范围内负有责任。若非营利组织者已尽到基本安全保障义务,参与者因自身原因或意外情况受损,法院可能适用“自甘风险”原则,免除或减轻组织者责任。即使参与者签署了免责声明,若组织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或存在重大过失,仍需承担责任。
指南:如何防止失联?
余年介绍,户外救援多为公益性质,基本不收费。救援队伍通常由志愿者组成,成员包括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如医生、消防员、退役军人和警察。救援规模视情况而定:若迷路者能保持通信并原地等待,仅需2至3人前往;若失踪数日,则可能出动上百人。救援系统以两人一组为单位,配备对讲机和GPS,可通过电脑系统实时监控位置。
对于迷路者,如在有信号的地方,最佳做法是原地等待。如遇无法与外界沟通的情况,最佳的策略是向有水源的地方移动。专业的户外软件(“两步路”)设有一键求助功能。在接到求助后,附近的驴友都能收到救助消息。建议开启微信运动功能,通过腾讯公司调取微信后台记录的步数数据,可在搜救时帮助预测位置。
无论冬天还是夏季,登山者应携带急救毯、冲锋衣、手电筒、充电宝、保心丸、巧克力、糖果。另外,榨菜可快速缓解脚抽筋。有条件者可配备卫星电话。
广东蓝天救援队队长郭台伟提醒,户外登山务必坚持至少三人结伴同行,一旦有人受伤,可一人留守照看,另一人外出求救。动身前,务必在专业户外地图APP上下载完整的离线轨迹,并携带纸质地图作为物理备份。同时,向家人或朋友提交一份详尽的行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