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泳尧
踏入大学校园一月有余,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新生、广州协和学校2025届毕业生梁泳尧发现,自律是贯穿高中与大学学习的关键能力。高中时,她从班级倒数“逆袭”成为年级前三,这段经历给了她迎面挑战的底气与勇气。回看高中学习经历,她的进步既来源于自身的韧劲与坚持、沉淀出的学习方法,也离不开师长的点拨、父母的开导、同学的鼓励。如今面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她也正以自己的节奏,在新的赛道上稳步前行。本期“同学来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邀请到梁泳尧同学分享关于学习方法与升学心态的独到见解。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魏丽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学学习更需要主动规划、主动探索
“宿舍离饭堂近,上课节奏有张有弛,刚入学的体验特别好。”谈及对华南理工大学的初印象,梁泳尧的语气里满是认可。但轻松背后也藏着应对新课程的压力,她提及,微积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等课程难度高,要求学生分配好时间精力学习,但她还是充满信心,能攻克数学难关。政治经济学课程则让她倍感亲切,因为高中政治课里学过的经济知识与大学课程有共通之处,“听到熟悉的知识点会了然一笑,紧张感少了很多,也能更投入地学新内容。”
对比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模式,梁泳尧最大的感受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她指出,大学的自由时间比高中多,大学阶段的学习更依赖于学生的自主钻研、合理规划,这也意味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十分重要。但她也坦陈,自己并不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梁泳尧分享了一些帮助自己保持自律的妙招,例如在学习时她会将手机放在一旁,帮助自己保持专注;她也会约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快进入状态。
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感染着梁泳尧。“没想到课堂前排的位置这么抢手,数学课的前排必须早早去课室才能‘抢’到。”梁泳尧坦言,身边有着这么多优秀而努力的同学,她会有压力,但也有着自己的应对方式:“要保持自己的节奏,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不能看到别人学什么就跟着学,要明确自己没吃透的知识范围。”
她也发现,高中时积累的学习方法,在大学依然适用,例如课前预习能帮她跟上老师节奏,遇到典型例题及时摘抄,为后续复习留好素材等,这些习惯都让她得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更快进入状态。
厘清预习与提前学的区别
高一阶段,梁泳尧参加过校外机构的培优课,以提前学为主,“这确实能起到提前熟悉知识、让课堂听讲更轻松的效果。”但她也表示,总体来看收效甚微。在高一、高二阶段,梁泳尧很多时候在班里排名倒数,例如高一第一次期中考就考了班上倒数第三。成绩的转折点出现于高三,这一阶段,她的排名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三名。
排名经历如此大的飞跃,梁泳尧梳理道,自己的秘诀是补弱与拔高。特别是她的英语成绩,在高三一年提升了约四五十分。“我们高三的英语老师很有冲劲,会把学生要做的题自己先全部刷一遍,上课节奏也很紧凑。我的英语口语比较差,课间经常会去找老师练习,这也是让我英语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谈及学习技巧,梁泳尧还分享了自己做错题本的实用策略。她针对所有科目都做了专属错题本,不仅记题目,还会延伸相关知识点,考前翻一翻,比盲目刷题更有用。
梁泳尧特别指出了预习和提前学之间的区别。在她看来,预习是学生无需在校外机构完成的学习动作,即在课前提前了解接下来将学习的知识点,大致了解知识框架即可,以便在课堂听讲时不迷茫;提前学则意味着较为系统、细致地去学习一遍知识。梁泳尧认为,预习是比提前学更可取的方法,“提前学的模式,可能会让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在机构已经提前学过了,在课堂上就不用听讲,而这样可能会让同学忽略了老师课堂上所讲的重点知识。”
“其实,孩子有兴趣才是起到成绩提升作用的关键点,如果孩子是被迫学习,效果一般不会好。”在她看来,学生和家长还是需结合具体情况去看待培优班。如果校内教学质量已足够优秀,多数情况下学生通过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自主努力即可提升成绩。
梁泳尧还提及,新高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巩固。她认为小初阶段家长可关注夯实孩子的基础,但不必严格施压、揠苗助长。过激对待升学,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以“内外力”破焦虑迷茫
在文理分班时,因为文科综合成绩表现突出,梁泳尧进入了学校的历史类特色班“和雅班”。“特色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老师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思路,特别负责。从中考681分到高考617分,我认为是协和的培养让我取得了理想的高考成绩,在生活方面也交到很多好朋友,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在兴趣爱好方面也得到发展。”
谈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梁泳尧介绍,由于高中阶段她以住校为主,爸爸妈妈对她的管束放松了许多,特别是在高三,“基本放养,主要关心我的生活状态,比如我比较容易焦虑、内耗,他们就会让我在学习方面好好努力,帮我疏解焦虑和失落的情绪。”谈及成长,梁泳尧认为,无论身处何处,自己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人,因此自身的努力占比必然是最大的,其次才是学校与家长的托举,“家长给我的是精神补给,学校给我的是资源补给,我给自己的是冲劲、动力、斗志、梦想的指引。”
谈及高三的时间安排,梁泳尧坦言,高三阶段她几乎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心态方面,她也曾因为学习陷入瓶颈期而情绪低落。“每一次考完试之后,我的心情、心理状态都非常差,对未来有点迷茫。”要从焦虑和失落中走出来,靠的是“内力”与“外力”的双重支撑。梁泳尧分享道,内力方面,她学会自我打气,“例如失眠时我会想,离高考也不远了,就这样拼下去吧,不给自己留遗憾就好。”外力方面,老师的鼓励、同学的陪伴、父母的关心则像及时雨和定心丸,引导她走向正轨,不陷入情绪的旋涡。
面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梁泳尧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小白”。她也想过,在高三名列前茅的自己,到了大学可能会没太多优势。但她充满信心,“其实刚上高中的时候,我也曾是位于尾部的学生,所以我不缺乏这一种从头再来的勇气。遇强则强,我自己争取到了去一个强者更多的环境里的机会,就不会存在心理落差,而是会更加努力。我们年轻人,最不缺乏的就是一股斗志、一种冲劲。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如果我能一直保持这种冲劲,就算起点是普通人,我也不害怕,一直往前走,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