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湾区深入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工作人员精准消杀让蚊虫无处可逃。
从越秀老社区的定期消杀,到海珠巷弄间的精准作业,再到天河“车载喷雾+人工补位”的无死角组合战术——广州正通过全民动员与专业防控的紧密结合,为城市编织一张细密的“两热”防控网。
专业的消杀力量和自觉的市民携手清除每一个卫生死角,从源头守护城市健康。昨日,记者多路出击,深入一线,直击各区筑牢“两热”防线的实战现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陈钧圣、廖靖文、肖桂来、汤南、何瑞琪、何钻莹、董业衡、耿旭静、夏强 通讯员荔宣、江兴夏、党英伟、罗力业、增卫健、覃永赠、黄颖瑶、张义、郭平煌、周舒、邹璐
全面消杀:“车载喷雾+人工补位” “管理盲区”变“放心区”
昨日,记者在越秀区流花街桂花岗社区看到,工作人员上门到楼栋公共区域进行“两热”防控消杀。工作人员介绍,在常规清洁的基础上视情况安排消杀,以桂花岗社区一街的楼栋来说,大概几天一次。居民方女士告诉记者,这几个月感觉蚊子少了很多,整体环境好了,大家更自觉地维护好环境。
房屋密集、巷弄阴暗是老城区消杀的难点。为此,海珠区海幢街道消毒站摸索出一套“掐点时、分重点”的精准作业法,让蚊虫无处可逃。记者走访发现,海幢街道通过环监所、社区居委会与消毒站等多股力量紧密联动,在灭蚊防病工作中取得了扎实成效。
从化区重点推进“清积水、清垃圾、灭蚊虫”,从源头消除蚊虫孳生地。在沿江南社区,党员志愿者来到地铁口附近,手持扫帚、铁铲,对落叶、烟头等进行细致清扫。
在小区里、公园里、校园内……天河区石牌街蚊虫消杀队伍活跃在每一处重点防控区域。消杀队采用“车载喷雾+人工补位”的组合模式开展消杀工作。车载喷雾设备凭借覆盖范围广、作业效率高的优势,快速完成开阔区域消杀;人工补位聚焦墙角缝隙、绿化带根部等机械作业难以触及的“盲区”,确保消杀工作无死角。街道将辖内53个“三无小区”(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业委会)消杀区域划分成多个防控责任区,通过精细化作业把这些曾经的“管理盲区”打造成“放心区”。
全民参与:扫街巷清积水 一起扮靓家园
连日来,黄埔各街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深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整装待发,带上清洁和消杀工具、灭蚊药物,组成多个小队,开展美丽家园建设暨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面对山岗环绕、农田交错、老屋密集的复杂环境,各小队精准出击,重点清理积水容器、废旧瓶罐、沟渠淤泥等蚊虫孳生隐患。
增城区统筹各镇街、各单位同步开展集中整治。荔湖街公卫委走进华商职业学院,开展基孔肯雅热健康科普活动。石滩镇集中清理楼宇天台堆积物、老旧小区房前屋后卫生死角。小楼镇卫生院在腊圃院区重点开展多项清洁与防控任务,及时清运各类生活垃圾,避免杂物堆积滋生细菌。
荔湾区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聚焦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小餐饮店、小作坊等重点区域,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卫生,助力“两热”防控。其中,茶滘街道各社区和物业小区对背街小巷、待建地块、闲置地块、绿化带等公共区域和无人管理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30余处卫生死角,显著提升了区域整体环境卫生水平。
护航全运:瞄准场馆周边 实施深度清洁
南沙区聚焦全运保障,开展专项治理,对全运会赛事场馆周边区域实施深度清洁,增加保洁频次,清理卫生死角,整治乱堆乱放现象;同步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加强酒店客房区域、餐饮场所、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清理积水容器,完善防蚊设施配置,开展专业消杀作业,确保住宿环境安全卫生。
白云区持续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镇街一周三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聚焦背街小巷、公共绿地、居民楼顶天台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卫生死角,清理蚊虫孳生地,以干净、整洁、健康的环境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
分级执法:集中整治依法查处 开出逾千张罚单
志愿者在街巷里弄挥汗如雨时,在另一条关乎公共卫生安全的“隐形”战线上,执法行动也已全面展开。
番禺区执法力量深入城中村、工地、住宅小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整治。自8月至今,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26011人次,针对病媒生物孳生环境,重点对堆积杂物、暴露垃圾、未及时清除废弃容器的积水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共整改问题45371宗。对于整改不到位、拒不履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的责任主体,执法部门坚决依法查处,共落实行政处罚1059宗,罚款总额达11.38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近日,花都区卫生健康局启动专项执法行动,聚焦医疗机构、酒店、物业等重点场所,严查“两热”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截至目前,已有5家单位因未规范清除积水孳生地、未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等问题被依法警告,逾期未整改将面临最高1000元罚款。执法人员通过检查发现,违规单位普遍存在积水孳生蚊虫或防疫流程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