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孩子考试进步考了61分全家欢呼”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安徽一个医生家庭,因为11岁儿子考试考了61分,全家人开心地下馆子庆祝。画面里家人鼓掌、大笑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视频也刷爆了当地家长群。
用传统眼光审视,这一幕或多或少有些“反常”,毕竟刚及格的分数算不上多么“优秀”。不少人在看了视频后,质疑其内容的真实性,觉得是不是有剧本、在演戏。这恰恰说明了“为及格而欢呼”的不同寻常。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教育观念下,用分数的尺子量一量,61分绝对称不上优秀、算不得佳绩。拿着这个分数回家,孩子不被批评一番就该庆幸,得到家长几句鼓励已然不错,但想要获得举家欢呼庆祝的“礼遇”恐怕不易。但视频里的家长这么做了,仅仅因为孩子平时成绩不怎么好,这次从不及格考到了及格,在他们看来已是“跨越式进步”。
“情绪价值拉满!”“家庭氛围羡慕了”不少网友如是评价。从媒体采访来看,视频中的父亲梁医生自称育儿方式比较佛系,“本身不是百分父母,为什么非要孩子百分”。在“唯分数论”“鸡娃焦虑”仍有市场的当下,这种不苛求高分、“进步即胜利”的心态,这种鼓励式育儿的理念,仍然相对稀缺。今天,我们仍能在身边看到这样的家长:孩子考了98分,他们却盯着丢掉的那2分;孩子得了第二名,他们只追问为什么不是第一……
成绩不是一切,教育不只看分数。心理学研究证实,正向激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激发学习动力。多用发现的眼睛、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少一些压力和枷锁,这才是孩子需要的教育反馈,也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教育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为61分欢呼”本身就是一种鼓励教育,而愿意“为61分鼓掌”的家长同样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