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港人乐享湾区安居梦

1.1万港澳人士选择在南沙生活 “湾区生活圈”从概念变为日常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7日 耿旭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香港医健通服务站。

  南沙招聘会吸引青年人才来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 通讯员南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庄小龙 通讯员南宣、潘曼琪

  清晨7时许,南沙幼儿园门口,陈女士的孩子向老师问好;上午10时,她的父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用香港长者医疗券顺利完成常规体检;午后2时,陈女士在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为香港高校毕业生讲解南沙创业补贴政策——这一家三代人在“湾区之心”广州南沙的日常片段,正是1.1万选择南沙的港澳居民生活的缩影。《南沙方案》实施以来,南沙区提前完成“到2025年底港澳籍居民超8500人”的重点任务,以创业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领域的全方位政策创新,打造出港澳人才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让“举家扎根南沙”从梦想变为现实。

  事业有奔头:搭建港澳青年逐梦“桥头堡”

  29岁的陈女士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毕业后曾在南沙医谷的医药企业积累管理经验。2022年《南沙方案》出台后,她决定定居南沙,她告诉记者:“当时看重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这里能兼顾事业、家庭与老人养老的完整生态。”

  对陈女士这样的港澳青年来说,南沙的吸引力在于“事业有奔头”的发展机遇。她所在的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自2021年落地以来已进驻140多个项目,其中95%来自香港。

  政策红利的精准赋能,让港澳青年在南沙的发展之路更顺畅。陈女士正在申请的人才补贴,涵盖一次性就业奖励、每月薪金补贴、住宿补贴、生活补贴。

  此外,南沙定向招录港澳籍公职人员、发布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从就业到权益保障,全方位破除制度障碍。

  南沙在就业扶持上精准发力,推出全国首个青年人才发展全周期增量政策“青出于南”英才汇聚行动计划,构建起覆盖游学、实习、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扶持体系。此外,南沙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实施办法》,明确就业成长、安居乐业等奖补措施,目前已兑现奖补资金5816.12万元,惠及港澳青年1865人次。

  在创业平台建设上,南沙已建成19家港澳青创基地,基地累计入驻项目(企业)2670个,在孵团队数量年均增长超40%,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南沙实施“百企千人”实习项目,每年挖掘约400个实习岗位,同步储备可转正长期岗位,助力港澳青年快速融入内地就业市场。

  教育有保障:打造港澳子女成长“先导区”

  对像陈女士这样“全家总动员”的港澳家庭而言,子女教育是“扎根”的核心考量。南沙在教育融合领域的创新,让陈女士吃下“定心丸”。陈女士的孩子通过港澳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申请公立学校。这种教育便利,缘于南沙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持续创新。

  除了覆盖学前至义务教育阶段的港澳子弟班,南沙还开办全国首所非营利港人子弟学校,课程设置与香港本地“无缝对接”,还获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内地“试场学校”,让港澳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参加香港升学考试。

  此外,南沙持续推进“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目前已缔结姊妹学校(园)54对,常态化开展课程共享、师资互访及学生交流活动,促进两地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并破解港澳居民子女“回流升学难”问题。

  在高等教育协同方面,南沙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推进“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建立科目共享和学分互换互认机制,让两地学生可跨校选课、互认学分;还打造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境科研协作与人才培养,建成运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逐步形成“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的科创生态链,为港澳青年提供更高层次的成长平台。

  医疗更安心:构建港澳居民健康“服务网”

  对陈女士的父母而言,南沙的吸引力在于“就医便捷,养老无虞”的贴心服务。

  南沙通过打破医疗壁垒,为1.1万港澳居民构建起便捷高效的健康保障网。香港长者如今可以在南沙使用“长者医疗券”,不仅能够享受更优惠的医疗费用,还能得到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体系建设上,南沙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股骨疾病诊疗及康复治疗中心、血液移植及干细胞治疗中心,引入香港先进医疗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港式家庭医生诊室,打造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并设立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构建“基层医疗机构/私营门诊—全科门诊—大型公立医院”三级诊疗网,让港澳居民在南沙能享受到与港澳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为畅通跨境医疗要素流动,南沙出台专项政策,为港澳医师、药剂师、护士等提供短期执业便利,目前已有8名港籍医师在南沙执业,累计提供医疗服务超1.3万例次;依托“港澳药械通”政策,通过相关医院强化与港澳药械监管体系对接,成功引进11种进口药品和7种进口器械,解决了港澳居民“用药难”问题。

  在费用结算便利化上,南沙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已为大湾区居民(含中国港澳及国际人士)提供国际保险直接结算服务超2300人次。

  养老有温度:探索港澳长者安居“新路径”

  据南沙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张翠婷主任介绍,从2022年至今,针对港澳长者的特色活动已覆盖节日慰问、文化体验、健康关怀等多个维度。截至目前,该活动已为港澳长者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1736人次,成为他们融入南沙生活的重要纽带。

  活动和服务之外,更让港澳长者安心的是政策与服务的“托底”。南沙揭牌全国首个养老机构跨境养老标准化试点——南沙区养老机构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与港澳养老机构签署粤港澳跨境养老标准合作备忘录,协同制定跨境养老服务标准,推动三地养老服务质量同质化。

  在公办养老资源共享上,南沙在全国率先向港澳长者开通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专属通道。2024年11月,南沙区养老院纳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后,符合条件的香港长者可申请入住区养老院,费用由香港社会福利署全额承担,除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基础服务外,还能享受陪诊、康复运动等个性化服务。截至2025年8月,已有10名香港长者通过评估入住,另有数十位长者咨询申请。

  针对此前港澳长者担忧的医疗报销问题,南沙也已给出解决方案:香港社会福利署自2025年4月起,为在住长者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穗岁康”,提升报销比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还支持香港“医疗券”结算,养老院可协助预约挂号,让就医更便捷。

  南沙还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老服务联合体,已提供智慧养老、医养康养等高品质养老服务超5800人次。

  如今,陈女士的生活已与南沙紧密相连:她在内地缴纳社保,为未来的养老打下稳固保障;孩子在公立幼儿园里快乐成长,普通话日渐流利;父母逐渐习惯了南沙的生活节奏,还时常参与社区举办的长者活动。

  陈女士一家“工作有前景、生活有品质、养老有保障”的鲜活案例,彰显了南沙用政策创新打破制度壁垒,用精准服务解决实际需求,让“湾区生活圈”从概念变为日常。截至2025年,已有超11000名港澳居民选择南沙,在这里就业打拼、求学成长、安家生活,一幅“湾区共融、青年共赢”的生动图景正加速铺展。

广州日报要闻A2三代港人乐享湾区安居梦 耿旭静2025-09-27 2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