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医美”之轻漠视医疗之重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6日 杨 博

  只需短短几天,毫无医学学习经历的“小白”也能掌握“轻医美”技术,甚至可以成为“高级轻医美科技抗衰管理师”或“高级医美咨询师”。这是《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的情况。在搜索引擎或社交平台上键入“医美”“学习”等关键词,就会跳出五花八门的“轻医美”培训广告。

  在不少医疗美容机构和消费者的认知中,“轻医美”之轻,包含着风险极低、选择便捷的意思。所以,在机构培训广告中,速成就成了吸引眼球的一个关键词。3天线下特训、快速上手各类皮肤注射项目、零基础掌握核心技术、结业即可独立接诊……“轻”像是放飞财富梦想、美丽事业的那根风筝线,让人心旌摇荡、难以自持。

  然而,“轻医美”未必是安心、轻松的享受。水光针致溃烂、祛斑发生感染、光子嫩肤却皮肤过敏……“轻医美”引发的医疗事故频频发生。甚至于,“轻医美”的外衣里还叠穿着“黑医美”。有的在农贸市场“游击走穴”,有的挂上了美甲店、美容院的旗号,还有的干脆办起了“家庭作坊”……诸多被漠视的风险隐患,其实都与错误的认知大有关系。“轻医美”之轻,成了降低消费者心理门槛的营销话术,成了淡化医疗属性和潜在风险的套路。

  网上有一种常见的说法,“轻医美”是一种非手术的医疗美容方式,被冠以“快餐式美容”的名头。但实际上,简单快捷只是“轻医美”的操作表象,其本质依然是医疗行为。这就意味着,从业者必须具备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在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注册,并在注册医疗机构持证上岗。如此,网上的各种培训和营销的噱头,自然不攻自破。

  如何让“轻医美”回归健康?这是一道多元共治的考题。从机构资质、医生资格到手术监督、纠纷调处,各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制度规则;从医疗美容诊疗活动、医疗美容经营活动到医疗美容器械等,都应纳入综合监管重点事项范围。如今,医美行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这是行业成熟的必然过程。将来,那些具备合规资质、差异化产品的企业才有望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还会加速提升。

广州日报评论A10别让“医美”之轻漠视医疗之重 杨 博2025-09-26 2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