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是稳民心、顺民意的战略举措,也是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州市纪委监委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抓好集中整治的根本遵循,将集中整治工作作为牵引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以超常规举措严惩“蝇贪蚁腐”,强化系统施治、精准施治,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基层基础,让正风反腐成效更加可感可及,让清风正气充盈羊城大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 通讯员穗纪宣
压实责任
确保民生重任“扛得稳、落得实”
“要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纵深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破立并举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从细从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委常委会近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有力带动全市上下强力推进整治。
集中整治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坚定人民立场,把集中整治作为人心工作、民心工程,作为职责所在、使命使然,以强有力领导、排头兵姿态、小切口方式、超常规举措,持续深入推进。市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多次召开会议,作出具体批示,把集中整治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一体推进,以上率下推动将集中整治主体责任一贯到底、常抓不懈。市政府强化政治自觉和人民情怀,切实担起政府系统集中整治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亲力亲为、真抓实管,统筹推进分管领域问题整治。相关市直部门、各区党委政府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主动作为,有效纠治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
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市委具体部署,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和牵头抓总职责,坚持办案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整治措施,建立委领导专项接访直查机制,接访来访群众44批次,滚动包案301件;统筹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既清除水中的“蓝藻”,又铲除滋生“蓝藻”的“淤泥”。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700余个、处分5000余人,移送检察机关400余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反腐有成效、清风正气在身边。
“现在孩子在学校吃午饭,比外面吃着放心。”“每天都有老师陪餐,能及时反馈饭菜口感、味道等。”……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谈论着学校餐食的新变化。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事关千万个家庭父母牵挂,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市纪委监委重拳出击坚决斩断从孩子嘴里抠肉吃的黑手,重点查处广州医科大学后勤处原处长张某、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吴某在学校食堂承包经营招投标中收受贿赂问题,带动查处一批插手招投标、贪占学生伙食费等问题。全市共立案查处44人,整改问题2300余个,推动完善校园食堂财务管理、食材采购、食品安全等监管机制164项,制定膳食经费管理负面清单17条,深化“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在黄埔、番禺区试点开展大宗食材集采集配改革。经过整治,师生和家长对食堂餐食的满意度普遍提高。
精准突破
推动群众关切“回应快、解决实”
“我前两天在社区医院做的检查,没想到区中心医院也能用,不仅省了大几百,还省时省心。”在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黄女士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赞不绝口。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牵扯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市纪委监委针对重复医疗检查检验“不愿认、不能认、不敢认”的症结,推动建立运用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覆盖全市302家医疗机构,与省内20个城市570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今年以来,全市检查检验互认134.48万次,同比增长25.1%,节省医疗费用约3.06亿元,同比增长43.8%。
九月份,正是广州最热的时候,也是“耗电大户”空调最忙碌的时间段。“之前房东把电费都收到1.5元/度了,夏天的时候空调都不敢开,电费比房租还贵。”租住在天河区员村的刘先生算了一笔账,“现在交的电费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阶梯价来收的,我们一家五口人,一个月下来,电费就能比之前少一两百元。”
城中村水电费加价问题,既是群众家门口的“堵点”,也是城市发展的“痛点”。针对城中村水电违规收费乱象,市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全面摸排全市272条城中村乱收费情况,查处村社“两委”干部向商户租户高价收取水电费、篡改水费单据等问题13个,立案16人,督促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法加价案1004件,清退费用1800余万元,推动优化供水、供电基础设施,统一服务标准,推行“抄表到户”。
群众期盼处,就是纪检监察工作发力点。集中整治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重点民生问题,协同有关部门,自上而下抓好37件全国性、全省性、全市性具体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荔湾区推动区残联开展“帮帮康复”工程,精准为900名残疾人提供适配辅助器具;天河区督促开展小微水体水质整治工作,改善人居环境,修复区域水生态;番禺区监督通过优化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申请超长期国债补贴、引入社会力量等方式对住宅老旧电梯实行连片更新;增城区聚焦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突出问题,督促搭建智慧物业监管平台,建立物业服务正向履约标准体系和负面行为约束机制……集中整治中,市纪委监委指导各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每年办好几件涉及面广的民生实事,推动各镇(街)办好“一镇街一实事”,务求干一件成一件,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支持和信任。
长效常治
实现民生福祉“可持续、步步高”
集中整治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力量打好突击战、攻坚战,上下协同推进5项全国性专项整治和3项全省性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
“以前检查主体多、内容多、频次多,检查标准还不统一,我们需要放下手头的工作,有针对性地整理台账、准备材料。现在变化很大,次数少了但效率却高了。”针对天河区长兴市场监管所原副所长张某利用审批监管职权受贿等典型案件反映出来的行政执法领域问题,市纪委监委以监督促监管,结合全省涉企“三乱两多”整治、涉企执法专项监督,组织开展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10个市直部门深入整治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制度38项。今年4月起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亮码入企”,实现对全市涉企行政执法的数字化监管,上半年全市涉企行政检查10.3万余次,同比减少14万余次,下降57.48%,减免罚金额超过1.1亿元。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进治理才是根本。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正风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加强类案分析,认真查找案件背后的制度机制根源,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640份,纠治相关问题1.35万个,推动健全制度机制731项,放大以案促改促治叠加效应,不让查办案件的代价白付。
农村集体“三资”关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110万的村集体收益和被占用的土地终于追回来了!感谢你们用实际行动守护集体利益。”花都区纪委监委近日收到了花东镇狮前村三社村民的一封感谢信。这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护航农村集体经济,守好村民“钱袋子”的缩影。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相关案件暴露出来的部分“三资”和乡村振兴资金底数不清晰、账目不规范、交易不合规等问题,市纪委监委精准施治,推动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外、超长期、超低价等问题合同4746份,专项抽查并推动整改一批突出问题,立案查处663人。督促农业农村部门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建设,优化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推进“三资”可视化监管、农政金财数据联动管理等“小切口”改革,推动1.2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实现村集体资产增加58亿元。
在集中力量抓好中央和省的整治项目的同时,市纪委监委会同有关单位聚焦本领域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推动开展城中村围村收车辆过路费、学校课后托管活动单一化、城市道路围蔽施工占道扰民等整治工作,让群众全方位感受到整治成果。
“我们将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省纪委监委、市委领导下,按照三年集中整治工作部署,锚定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目标,坚持为人民而战,继续以超常规举措、脱贫攻坚精神抓整治,形成维护群众利益的常态长效机制,不断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取得实实在在的变化,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