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代表联络站 感受基层民主活力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6日 魏丽娜

  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华文幼儿园建设和办学情况。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载体。2023年以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604个代表联络站统一编号赋码,打造“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工作品牌,让代表联系群众、群众找代表更加方便快捷,线上线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群众“码”上发声 72个充电端口安在家门口

  “以前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要跑很远,遇上下雨天还充不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充,太方便了!”在从化区江埔街上城湾畔A区外围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旁,业主李女士笑着说。

  这一变化,源于从化区江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搭建的“扫码提诉求、代表解难题”服务闭环——从群众扫码反映充电难,到代表牵头推动解决,仅用2个月,就让“急难愁盼”变成了“安心便捷”。

  收到诉求

  将群众“心上事”变成“上心事”

  “给电动自行车充电要跑老远,充电桩还总被摩托车占车位,下雨天更麻烦!”2025年4月17日,上城湾畔A区一位业主扫描了代表联络站张贴在小区公告栏的“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二维码,向市人大代表反映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作为扎根群众身边的“民意直通车”,江埔街道的代表联络站早已把“扫码提诉求”的渠道铺到了居民身边——在33个村居的小区门口、市场入口、小公园长椅旁、党群服务中心墙上,醒目的“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二维码随处可见,下方还标注着“您扫码,我行动”的清晰指引。群众只需轻轻一扫,就能随时反映生活中的烦心事,实现“足不出户提诉求,民意直达代表手”。

  收到这条诉求后,市人大代表第一时间联系代表联络站,提出“先调研、再施策”的思路:“得先去小区看看,能在内部装最好,也要想办法优化外部设施,一定要解决好业主的充电难题。”

  实地调研

  把“纸上诉求”变成“落地方案”

  4月21日,代表联络站迅速向从化区人大常委会江埔街道工委报告,并联合江埔街规划建设办公室、上城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公司,组成专项调研小组,直奔上城湾畔A区现场勘察。

  “这里是小区闲置的空地,面积够装几排充电桩”“业主主要担心噪声和安全问题,得先征求意见”……调研小组沿着小区道路仔细查看,一边丈量可利用场地,一边和物业、居民代表交流。经过实地走访,大家确认小区内有适合安装充电桩的场地,但按照规定,需先获得多数业主同意才能推进。

  物业公司随即挨家挨户征询A区业主意见,没想到却遇到了“阻力”——部分业主担心充电桩安装会影响小区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最终没能达成一致意见,小区内部安装方案只能暂时搁置。

  “内部装不了,就从外围想办法!”人大代表提出新的思路,“小区外围有市政道路旁的闲置空间,能不能在那里增设充电桩?既不影响居民生活,又能解决充电需求。”这一想法很快得到认同,江埔街规划办立即重新考察现场,最终确定在上城湾畔A区外围增设3个充电点位,共计72个充电端口,能满足大部分业主的充电需求。

  跟踪督办

  让“充电难”变成“充电易”

  “方案定了,关键要盯着落地,不能让群众等太久!”“充电价格怎么定,会不会有专人维护?”“一定要保证质量,让群众用得安心。”从方案确定到施工完成,人大代表和联络站始终把“跟踪督办”抓在手上,确保每一步都不脱节。

  5月12日,街道规划办、社区、运营商一起到现场敲定充电桩具体位置,避开行人密集区,确保不影响交通;5月13日,运营商带着设备进场施工。

  5月15日下午,人大代表来到施工场地调研进度——看到充电桩底座已浇筑完成。6月14日,72个充电端口全部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业主们推着电动自行车有序充电,再也不用为“跑远路、怕下雨”发愁。

  从4月17日群众“码上说”,到6月14日实事“马上办”,江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以“快速响应、精准施策、全程督办”的闭环服务,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落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处。

  (文、图/魏丽娜 通讯员董可欣、李颖)

  代表持续督办三年 社区首个公办幼儿园落地

  9月开学季,天河区猎德街利民社区迎来喜讯。天河区珠江新城华文幼儿园正式开学,首批幼儿入园打破了猎德街道辖区西部无公办幼儿园的局面。

  华文幼儿园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设7个班、可提供210个学位,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入园难”问题。

  从居民提出诉求到人大代表推动,再到多部门协同落实,这一民生实事的圆满解决,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多部门合力促建议落地

  2022年6月,猎德街道利民片区人大联络站开展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活动时,不少幼儿家长道出苦恼:“家门口没有公办园”“我们是双职工,靠老人接送,上学远遇到风雨天很受罪”……这些迫切呼声,深深触动了在场的人大代表。

  群众有所呼,代表有所应。人大猎德街道工委迅速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开展系统调研。他们走访小区、召开座谈、实地查看,摸清了利民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真实困境:利民社区是一个拥有5个住宅小区和多个商业楼宇的人口密集社区,但仅有一所民办幼儿园,教育配套未同步发展,远远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调研结束后,代表们进行了多方论证。最终,联名提出了《关于利民社区建设公办幼儿园的建议》,按程序交由政府部门办理。

  建议提出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落实。人大猎德街道工委主动协调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发改局、代建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研究项目可行性。经过反复磋商和现场摸排,最终确定将利民社区内K2-4地块用于建设幼儿园。

  “家门口的幼儿园”成重点监督议题

  幼儿园建设的三年,也是人大代表持续监督的三年。人大猎德街道工委将这一项目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通过组织代表定期视察、听取专项汇报、开展专题调研等形式,全程跟踪项目进度,确保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2022年8月,上级批复同意珠江新城K2—4地块幼儿园工程建设;2023年9月,幼儿园开始动工建设;2024年6月,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到位,珠江新城K2—4地块幼儿园工程主体结构喜迎封顶;2024年7月,人大猎德街道工委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持续监督代表建议办理成效。

  2025年9月1日,幼儿园终于顺利开园。园区设施齐全、场地规范,除标准化学前教育服务外,还引入专业师资和特色课程,为适龄儿童提供热情服务。收费则远低于民办幼儿园,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当年提出建园建议的人大代表回访幼儿园,看到孩子们在园中开心地奔跑嬉戏,代表们倍感欣慰。(文、图/魏丽娜 通讯员薛莹莹、曾庆茹)

  在一次次听取民意与推动行动的良性互动中,群众诉求和政府工作“连上线”“对上号”,“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的工作品牌愈加闪亮。未来,代表联络站将继续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社会关切,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的生动实践。

广州日报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A5走进代表联络站 感受基层民主活力 魏丽娜2025-09-26 2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