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冻鸡中翅配料表中注明有生活饮用水。

4只鸡中翅解冻后的出水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永涛
市民杨女士在中山市城区万和优选超市购买了“单冻鸡中翅”,回家后解冻出来的水特别多,看配料表发现,配料当中有“生活饮用水”以及其他一些添加剂。“这是否属于注水鸡中翅?合乎国家规定吗?”杨女士为此专门向本报反映情况。
记者将此情况反映给中山市市场监管局,该局立即派人进行抽检,并于昨日将抽检结果告知本报。
记者了解到,按照该“单冻鸡中翅”外包装上标注的产品执行标准,若厂家对鸡翅进行注水,目前尚无相关规定对可否注水、注水比例予以规范。
199克鸡翅解冻后出水33克
记者前往万和优选超市,看到了该款“单冻鸡中翅”,单价每斤24.8元。记者选了其中四只,撒了一点盐解冻。解冻前,四只鸡中翅共199克,解冻后出来的水分约为33克。
这款“单冻鸡中翅”的配料表中,除了鸡翅中外,还包括:生活饮用水、三聚磷酸钠、复配着色剂(辣椒红、甜菜红、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水),生产标准号为SB/T10379。这一生产标准为中国商业行业标准《速冻调制食品》,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以谷物、畜禽肉、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调制加工后速冻而成的预包装食品的技术要求,涵盖的商品种类共七种,分别是:1.花色面米制品;2.裹面制品;3.调味水产制品;4.肉糜类制品;5.菜肴制品;6.汤料制品;7. 其他。
有专业人士表示,速冻水饺、饺子馅、调制好的牛肉等等,都符合该标准。“单看这个分类来说,普通市民无法得知单冻鸡中翅该归入哪一类。”杨女士发出上述疑问。
产品执行标准未明确水分含量
根据国标《鲜、冻禽产品》(GB16869)规定,冻禽产品解冻失水率应当小于6%,但由于上述“单冻鸡中翅”执行的产品标准并非国标《鲜、冻禽产品》(GB16869),所以,对于解冻失水率暂时尚未有标准。
记者随后将此情况反映给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后,该局负责人高度重视,立即派专业人员前往上述超市抽样检测,并发函至生产地主管部门了解情况。该局不仅对记者所反映的“单冻鸡中翅”抽样,还同时抽检了在售的新鲜鸡翅。经查,超市依法取得“营业执照”“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在售的两批次“单冻鸡中翅”能提供相关票据。现场抽样后送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水分含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2016)“第一法直接干燥法”检验,分别为77.9%、80.4%。专业人员解释,该批次“单冻鸡中翅”属于速冻调制食品,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未对其水分含量作出定量要求。现场抽取当天在售的新鲜鸡翅进行水分含量对比,同样检验方法下结果为71.4%,也符合《畜禽肉水分限量》(GB 18394—2020)要求。
记者手记:
专业标准不能成为“挡箭牌”
中山市市场监管局的动作迅速,非常及时地回应了群众诉求。不过,此事尚有众多疑点,譬如《速冻调制食品》包括七类,若销售的“单冻鸡中翅”按此标准,应属当中的哪一类?鸡翅可以注水的话,应当注多少水才合适?“单冻鸡中翅”未来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进行监管?上述百姓的疑问,不应该被忽略,不能让专业标准成为“挡箭牌”,而是应该从监管方到生产方、销售方进行系统性的调整,把食品安全做得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