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现场展示的机器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陈钧圣、武威
9月23日,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生态赋能大会在广州琶洲举行。来自全球的院士、专家、行业精英以及600多家企业共同见证这一年度盛会。本届大赛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聚焦真实产业需求、创新市场化办赛模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名片”、集聚全球智慧的“新窗口”、科技企业涌现的“新平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世界杯”。
“算法驱动一切”
在生态赋能大会上,多位重量级科学家分享了他们在算法领域的真知灼见。
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埃菲·杰曼诺夫在视频致辞中说:“琶洲算法大赛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人工智能盛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人才、行业伙伴和学术机构。算法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结晶,它将各种抽象的理论转化成为高效的程序。在信息革命兴盛的当今世界,算法驱动一切。衷心祝愿各位参赛选手在大赛中收获真知灼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郑志明在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将数据空间和物理空间实现深度融合。未来,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理解大数据,把大数据中的核心知识提炼出来,始终是人工智能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的各类大模型仍只是人类理解复杂数据系统的‘1.0版’,仍不完善,人工智能要真正取得突破,算法永远是‘王’。”
世界顶级数学家、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教授张益唐在演讲中表示:“数学是算法的灵魂,是所有计算科学的基石,一个优雅的算法,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同样优雅的数学结构。我们相聚的琶洲,正是这样一片能让数学逻辑与算法应用共生共荣的沃土。来的路上,我透过车窗看到一栋栋科技感十足的新建楼宇,了解到像微信、阿里、唯品会、抖音、蚂蚁等行业龙头在此扎根,7000多家泛人工智能企业在此集聚,深切感受到这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脉络。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算法联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一个跨区域、高层次的协作平台,将有利于促进大湾区在算法研发、数据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竞争中的整体优势。”
赛事影响力跃升
本届大赛共有183支队伍进入决赛,大会现场为82支获奖队伍颁奖。大赛首次将表现优异的选手纳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推荐名录,推动蚂蚁集团AI健康管家APP、动悦信息夸克曼大模型投资科技、趣丸科技千音大模型、常州来牟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人工智能代表项目获得申报资质,直通终审环节。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讲座教授熊辉说,本届琶洲算法大赛呈现以下特点:更加国际化,吸引了众多国际团队和算法师参赛;参赛团队数量和影响力更大;赛事内容更加贴近产业实际,为各行各业以及高校产教融合提供真实世界的应用场景,更好锻炼队伍,培养更多优秀算法人才。
琶洲算法大赛组委会正式成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官方提名单位。熊辉表示,琶洲算法大赛的优秀选手纳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推荐名录,标志着大赛在专业性和影响力上的重大突破。
大赛历时5个月,创新铺设“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AI创新应用赛、“全运会”全民AI赛以及国际AI赛五大赛道,涵盖19道赛题,完全打破地域、单位与身份限制,鼓励跨领域、跨地域协作创新。
琶洲成创新“灯塔”
大会路演环节吸引70家投资机构参与,为创新成果与资本对接搭建高效平台。
据悉,动易科技作为“因赛结缘”的典型代表,今年6月在琶洲成立全资子公司,选择将其自研的全球首款全身摆线关节机器人在琶洲首发。“琶洲算法大赛是算法领域的权威赛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硬件及算法方面的顶尖实力。”动易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海珠区以琶洲算法大赛为突破口,牢牢夯实“算法、算力、数据”三大根基、做强大模型技术“主干”,结出“用起来”的AI产业之果,落地行业大模型项目超170个,引育大模型备案项目27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推动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