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玩不只是“玩具”,更是一种情感载体。

LAB-UBU产品设计追求多元化。

广府梦华录(图源/越秀文体旅游)

年轻群体愿意为真正能够触动情感的产品支付溢价。

小小IP蕴含大大商机。

广州北京路,潮玩店吸引人流。

新派粤菜
“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争论持续多年,双方各执一词。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广州的时尚、旅游和餐饮行业时,会发现简单的“升”或“降”已无法准确描述当前这幅奇妙多元的消费图景。从今年文旅、餐饮和时尚等消费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前,消费者与企业界正在共同创造一种新的逻辑:不再单纯追求更贵或更便宜,而是追求更“对”,特别是更对味、更对“三观”的IP。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谭伟婷、陈薇薇
文旅广州:IP赋能,游客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国庆假期前夕,广州长隆度假区宣布推出五大国创动漫游戏IP沉浸式主题区,消息一出即刻引发年轻游客的热烈响应。22万平方米的沉浸式主题区不仅是一个旅游项目,更是一种新型消费场景的诞生: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通过“变装入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IP为景区的赋能,正在推动旅游体验的不断深化,这种变化标志着旅游消费的根本性转变:从“观光”到“沉浸与互动”的进阶。广州长隆的做法抓住了当代旅游消费的核心诉求——体验感和参与感。当小何和朋友们计划根据官方图鉴自选角色,带着妆造开启沉浸式体验之旅时,他们购买的已经不仅仅是门票,而是一段可分享、可记忆的个性化经历。
与此同时,广州北京路的全国首条线上线下同步开放的非遗街区,则展示了另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尝试。线下,它是拥有集非遗展示、数字体验、互动打卡、文创消费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空间,线上,它则是永不落幕的非遗集市。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以北京路骑楼为原型,充分运用3D建模、5G云计算、AR/VR等技术,把广彩、广绣等8项广府非遗“搬”进虚拟世界中。戴上VR眼镜,游客能瞬间步入古色古香的骑楼街,而许多非遗精品以3D数字建模的形式,高精度地展示在眼前。线下与线上的结合,让广彩、广绣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全新的形式触达年轻人群。
新潮的科技被结合到旅游场景中,带人们解锁“虚实共生”的文旅新体验。越秀海丝幻境VR大空间《广府梦华录》的成功更进一步证明:技术不只是噱头,而是真正能够提升体验价值的工具。游客通过VR“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广州,化身“时空旅行者”参与历史,这种体验远比单纯观看景点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好的文旅活动一定要让游客看见风景之外的美好生活。广州的实践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文旅产业正从一个“看风景”的行业,升级成为提供深度情感连接、个性化记忆和跨时空价值的行业。
餐饮:老字号与新潮味“老少IP”共生共荣
广州作为美食之都,其餐饮消费的变化同样印证了“消费在变”的趋势:老字号不再单纯依靠传统招牌,而是积极拥抱新消费需求;新品牌则巧妙融合广府文化元素,创造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的餐饮体验。
在广州老城区,一批具有数十年历史的老字号茶楼推出迎合年轻人口味的创新点心,同时保留传统制作工艺。全蛋液在百年老字号陶陶居大厨掌中幻化成缕缕金丝,细若游丝,新鲜九节虾轻裹牛油跃入滚油里,随即和金黄蛋丝、喷香燕麦旋舞。这就是陶陶居不久前刚推出的新菜“金丝燕麦虾”,鲜虾入口香酥,引来拥趸无数。脆脆流心冰川茄、咸柠檬焗东星斑……皆是基于传统的创新。这些茶楼更在用餐体验上下足功夫:引入智能点餐系统、设计适合拍照分享的环境、开发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周边产品。
与此同时,一批新派粤菜餐厅也在崛起,它们尊重传统烹饪精髓,但在表现形式、用餐环境和IP传播上完全现代化。这些餐厅往往融合了展览、零售和餐饮多种业态,让吃饭变成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验。广州餐饮消费的变化表明:消费者既不是简单回归传统,也不是盲目追求新奇,而是希望在美食体验中获得文化认同感、社交满足感和个人愉悦感等多重价值。
时尚消费:奢品祛魅与IP崛起并行不悖
IP的崛起,与许多品牌的祛魅是并行的——这在时尚消费中表现尤为明显。
在广州北京路,华南首家MINISO LAND城市乐园店成为观察时尚消费变化的另一个窗口。店内潮玩IP产品占比近90%,汇集5500个SKU、超100种IP产品,构建起完整的潮玩生态矩阵。
95后消费者思妍的行为代表了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典型态度:一边“云逛”宠物周边,一边搜罗“右右酱”作为萌萌哒见面礼。这些消费行为远远超出了物质需求的满足,更是一种情感连接和社交表达。潮玩IP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正是因为它们成功成为了“结构完整的情绪容器、社交语言以及价值表达方式”。
奢侈品牌与潮玩IP的跨界合作更是消费趋势变化的明证。从爱马仕与LABUBU包挂的意外走红,到Moynat与龙家升的官方合作,奢侈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身份转变。高冷感消失后,奢侈品牌反而获得了更多社交话题热度。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实现了从10美元儿童玩具到3000美元高端手袋的价值链跨越,甚至延伸至数万美元的艺术作品。时尚商业分析师小唐认为,当潮玩不再是“玩具”,而是一种情感载体时,高端品牌也将在碰撞中探索融合的可能性。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边是奢品祛魅,一边是IP崛起,恰恰揭示了当代消费市场的复杂性: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品牌光环,但却愿意为真正能够触动情感的产品支付溢价。
观察:从品牌到IP,背后是从价格敏感到价值敏感
纵观广州的文旅、时尚和餐饮行业的IP崛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消费变迁的主线:消费者正在从“价格敏感”转向“价值敏感”。这种价值不仅仅是性价比,更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价值,包括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和文化价值——消费者与产业界正在共同为IP注入比单纯的“品牌”更丰富的内涵。
当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展现出了看似矛盾实则自洽的消费行为:他们可能一边在二手平台淘奢侈品,一边花大价钱购买潮玩IP;既愿意为传统文化体验付费,也热衷于最新科技带来的新鲜感。这种消费行为不能用简单的“升级”或“降级”来概括,而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价值选择过程。
奢品祛魅与IP崛起并存,老字号回归与首发经济共生。消费者不再遵循单一的消费逻辑,而是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场景做出不同的消费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商家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提供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