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V时代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3日 钟达文

  消费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看似对立的变化,传统的金科玉律一个个被打破、新的逻辑思路一条条通往“罗马”,这样的图景令人迷惑又兴奋。   一边是“品牌祛魅”,人们正在逐渐消解品牌的溢价,以及形象的光环效应,回归商品质量本质;另一边,却是IP崛起,从城市品牌到潮玩LABUBU,从流量到销量,追逐IP的消费爆款一波接一波。一件产品的“外在形象”,到底还重要吗?

  一边是人们更理性地作出消费决策,从“精致”到“精明”只是一字之差,却掀起了消费大波澜;另一边,人们更看重情绪价值,“治愈系”更有吸引力。理性消费与感性生活共存于消费决策中,这种“理性狂欢”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一边是线下体验场景频频出新,人们为了一场演出、一场比赛甚至一顿烧烤奔赴一座城;另一边是数字空间、虚拟消费兴起,激活个性化消费的无限想象力。“头号玩家”电影里的场景是不是很快就能走进现实呢?

  一边是汉服唐妆的国潮风劲吹,人们从五千年的东方美学中找寻“我是谁”的认同;另一边是国际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培育”到“深化”。在本土与国际相互交织中,所谓“多元消费”场景更加具象化。

  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中,“消费V时代”脚步渐近。

  “V”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形状,如果从下往上看,就是从原点走向分化;如果从上往下看,却又是从对立走向统一,这种特别的“对立统一”,正好形象地描述了当下的消费新风向:一头是极致,一头是融合。

  极致的质价比、极致的舒适悦己。“职场的尽头是帆布包”一度流行;某央媒发布的一份《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显示,在选购服装鞋帽时,舒适度、质量和实用性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78.2%、57.7%和52.3%。而曾经最能为鞋服带来溢价的设计感、时尚感和品牌的重要性在下降,占比分别仅为30.6%、19.4%和12.9%。

  线上线下融合、跨界聚力协同。9月1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将支持地方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培育“旅游+”“美食+”“体育+”“演艺+”等融合消费场景,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在即将到来的黄金周,“极致”与“融合”将在消费大市场中大放异彩。广州“十大焕新景区重磅来袭”“十大潮玩活动热力全开”“十大传统民俗活力绽放”“十大精品剧目倾情巨献”“十大文博展陈臻品荟萃”纷至沓来,2000余场特色文旅活动连场上演,广州城的消费氛围达到燃点;“Young城点心季”以一款款广府点心,连接起运动与美味,串联融合更多行业;“羊城八景”向全球展示城市蝶变的最美画卷,广州塔广场与珠江休闲带“牵手”,再接上珠水两岸,“水岸会客厅”向人们开放胸怀。在花城享受悠长假期和消费热浪的客人们,一定会向这座城市比个“V”。

  出品 广州日报经济新闻部

  策划:徐锋、关雅文、陈洁华

  版面统筹:钟达文、麦晓颖

  本版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达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生活周刊A11消费V时代 钟达文2025-09-23 2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