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摄

竹节紫砂壶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摄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邱靖雯、余惠红、王吟梅)9月23日,“玉岩清韵·茶文化特展”在玉岩书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茶与古建对话
玉岩书院始建于南宋,是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之一。数百年来,黄埔萝岗钟氏族人和文人雅士在此潜心修学、品茗论道,在葱郁山林间留下无数风雅美谈。
本次展览以“茶文化”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六大单元,全面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艺术、科学与哲学内涵。展览充分利用书院原有厅堂、亭台、廊院等空间,将茶文化的展示与建筑功能、历史氛围高度融合,移步换景间,展览脉络也徐徐推进,实现了“展陈与空间对话”“茶事与人文共鸣”。
设于书院最古老的核心建筑余庆楼与玉岩堂的“茶香千载”单元,从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起笔,借助陆羽《茶经》文献、明清茶画等历史资料,系统梳理茶从药用、食用至饮用的演变历程,再现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之雅趣。种德庵里的“茶道尚和”单元通过茶器演变、煮茶技艺与品茗礼仪等内容,深入阐释茶中所蕴藏的“中和”思想。第三单元“茶生草木”带领观众从人文步入自然,从植物学角度解读茶树的分类、生长与分布。通过古茶树地图、茶叶标本及健康科普,揭示一片茶叶中所凝聚的阳光雨露与风土人情,引导观众思考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第四单元“茶禅一味”设于观音殿,通过僧人种茶、罗汉供茶、禅门“吃茶去”故事等内容,让观众体悟“茶禅一味”的哲学之思。
茶、书、画三者交融
第五单元“茶香绕梁”在萝坑精舍展开,通过宫廷茶礼、文人茶会、市井茶肆三大场景,呈现茶在古代社会中的多元角色。无论是宋徽宗群臣点茶、颜真卿苕溪诗会,还是《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头茶坊,皆可见茶文化雅俗共赏,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展览终章“茶入丹青”位于文昌庙,展现文人以茶入画、以书喻茶的美学传统。茶、书、画三者在此交融,营造出一个可观、可品、可思的沉浸式艺术场域。
此外,展览还特别设置“古道茶事”与“新茶生活”板块,贯通古今,既回顾梅关古道上的茶叶贸易史,也展示当代新式茶饮、茶食与茶用品,体现茶文化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
广州海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玉岩清韵·茶文化特展”展期持续至2026年6月21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茶艺展演、名家讲座、亲子茶课等系列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