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言快评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惠民生,不只写在宏大叙事里,更氤氲在城市烟火气中。家门口的餐饮店、街道旁的果蔬摊、灯火下的大排档……对个人来说,拔节生长的小店、小铺,丰富了供给、温热了生计,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热气腾腾的个体“小经济”始终牵动着民生冷暖,升腾着城市的烟火气,呵护着每个人的“小确幸”。
此心安处是吾乡。真正让人心安、让人爱上“吾乡”的,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民生氛围感、生活幸福感,这是人们的情之所系、心之所依。连续7年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上榜“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入选“十大旅游向往之城”……成为幸福的榜样、宜居的代表、流量的宠儿,广州靠什么?若用“显微镜”来看,“小”的能量惊人、作用突出——得益于广大个体户释放的绵绵“光热”,靠“小个体”编织出的便民生活圈、优质服务圈,广州人情味十足、烟火气浓郁、幸福感满满、美誉度攀升。
千方百计激活“小经济”,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赋能民生、发展民生。既要善于“扬长”——发挥广州人口流量大、市场空间广、消费能力强等优势,持续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个体户土生土长、近悦远来、发展壮大提供广阔舞台、畅通“绿色通道”;还要勤于“补短”——面对面问需、实打实纾困,从降低经营成本、加强融资支持、提高政策兑现便利度、助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入手,精准破解一店一铺、一企一户“成长的烦恼”。
“全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现实上演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让每一个“小个体”尽展身手、发光发热,幸福花城的民生答卷必将越写越精彩!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