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信家电已涉足家电芯片产业。

鑫诚光电填补顺德芯片制造空白。

顺德小家电产品。
一枚小小的芯片不仅直接决定家电“生命体”性能的优劣,同时还牵动着家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重要的家电制造之都,佛山市顺德区的家电产业已形成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数千亿元,在全球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前,该区高规格召开了“家电芯片产业研讨座谈会”,聚焦“核芯”产业。
顺德用一场会议,召集家电企业,共商“芯”事。据悉,与会企业中,不仅有美的、海信家电、格兰仕等诞生并扎根于顺德的国际头部家电企业,还有新宝股份、小熊电器、德尔玛等国内一流的小家电企业,而鑫诚光电、瑞德智能等一批半导体、智能控制器领域的“隐形冠军”,也成为会议“座上宾”。
座谈会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表示,顺德发展芯片产业有基础、有底气,更有信心。未来,希望通过各方合力,在AI、智能时代上推进芯片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攻“芯”:头部企业提升芯片自给率
近年来,一批顺德头部家电企业通过持续投资,提升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芯片自给率。和手机等智能终端一样,芯片同样是家电“生命体”的核心所在。据悉,在家电的芯片和模块中,IPM(智能功率模块)和MCU(微控制器单元)应用较为普遍。IPM如同家电“生命体”的“心脏”,负责功率转换和电机驱动等任务,为家电提供动力支持;MCU类似于“大脑”,负责接收信号,最后发出指令,进而驱动家电“生命体”。
作为佛山头部家电企业,美的集团拥有每年数十亿元的芯片需求。据悉,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十多年前,美的就成立了IPM等专项小组,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攻克。2018年12月,美的还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导体公司,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走上自主开发芯片的道路。
据《广州日报》此前报道,在2021年的AWE上,“美的芯”就正式“亮相”,包括科技含量极高的主控MCU芯片、触控MCU芯片、变频MCU芯片等,备受行业关注。
如今,“美的芯”迭代加速,芯片的自给率不断提升。据公司2024年年报,目前,美的集团已深化布局芯片产品技术,实现主控、触控、变频和IPM四大系列14款芯片量产,品质表现处于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对主流家电厂商供货。“其中,MCU芯片产品累计销量破亿。”公司年报称。
此外,美的方面表示,公司持续夯实家用电器芯片领域竞争力,研发主控、触控、变频等工业级高品质家电芯片,布局芯片集成化,着力拓展家电头部客户。
去年年营收规模近千亿元的海信家电,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对家电芯片等半导体产品进行研发、生产,进一步提升芯片自给率。据悉,作为“海信芯”研发主体,海信功率半导体于2022年成立,平台专注于功率半导体的研发与产业化,设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电性能检测中心、可靠性检测中心三大实验中心,如今具备功率器件全流程设计能力及完善的测评能力。目前,“海信芯”的产品线覆盖分立器件(IGBT/FRD/SiC)、IPM和功率模组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工控、光伏、储能乃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该产品也被广泛用于海信生产的多品类产品。
补“芯”:引入新势力填补“芯”空白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座谈会上,还出现了几张在芯片半导体领域“初试锋芒”的新面孔,广东鑫诚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该公司是顺德近年来持续在芯片半导体领域“补链”“强链”政策下重点引入的企业之一。值得关注的是,该企业不仅是顺德,还是佛山第一个专注光芯片制造的项目。今年3月,这一总投资约10亿元、投产后预计在2026年实现营收4亿元的鑫诚光电,正式在顺德陈村开业。
据了解,目前,鑫诚光电已在高端半导体3D感知、Lidar激光雷达、光通信及美容等高端激光器芯片产业化的化合物光电半导体定制制造上有所布局,主营边发射激光器(EEL)、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以及激光芯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例如,高端激光器能广泛应用于激光雷达、3D传感、手势识别、生物识别、机器视觉、医疗、激光制造等领域,整体需求旺盛。
“目前,公司首期产线已实现6吋产品的高良率生产,实现了批量生产。”座谈会上,该公司的与会代表带来了公司的最新消息。
“截至8月底,凭借投产生产线,公司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2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销售额可以达到8000万元,甚至能突破亿元。”她称,相信今年公司就可以兑现当时于顺德投产甚至满产的承诺。
该条生产线生产的部分产品,其可靠性、效率、良率、寿命等多方面指标高于同行业产品,给不少厂家带来新选择。
除了鑫诚光电,2023年在顺德“落地”的信展通电子,也成为了此次芯片产业座谈会的“座上宾”。成立于2002年的信展通电子,是一家集半导体芯片研发设计、功率器件、集成电路封测和销售于一体的半导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属于家电行业核心上游配套企业。该公司此前在顺德投资超过10亿元,在顺德打造该公司的佛山总部。
信展通电子“落地”顺德意义重大,这是顺德近几年引入的第一个“芯片封闭测试”项目,一定程度上也填补了顺德在这一领域的产业空白。
审“链”:顺德杜绝芯片产业粗放式发展
在此次高规格的芯片产业座谈会上,企业、协会和高校代表积极各抒己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顺德芯片产业发展的难题和困境。
随着当前家电芯片的自给率不断提升,如何避免行业的无序、粗放式、内卷式发展,是不少与会企业关注的问题。
“美的家电芯片自采量大,很多芯片商都在给我推同一款芯片,但实际上都不是企业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芯片商针对我们的产品做精准的开发。”座谈会上,来自美的的采购代表指出,当前芯片企业存在同质化发展的态势,顺德若要实现芯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杜绝“内卷式竞争”现象的发生。
作为国内的头部家电企业,美的也在积极引导供应链中芯片企业进行平台化、定制化的“精准开发”。
据悉,美的的“有心插柳”终成“荫”,还提升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现场,该名采购代表称,此前公司就预判到一款家电芯片或会出现缺货情况,便及早拉通旗下一家位于佛山的供应链企业进行芯片精准开发。“考虑到安全性、稳定性,我们及早做完了全部验证。没想到真的遇到了缺货情况,当时这款芯片产品直接顶上,也为公司减少了每月大约两百万元至三百万元的损失。”她说。
当前,国内不少城市掀起了“造芯”热潮,那么,作为家电制造之都的顺德,如何能在这个赛道上“弯道超车”?座谈会现场,一些家电企业代表提出,除了推动芯片迈向高端化,顺德还可探索芯片的高度集成化,通过“多位一体”的芯片,为当地家电产品、产业实现最大赋能。
会上,格兰仕的科技研发代表称,当前,国外产的芯片大多数都是标准化的,芯片的功能相对单一。“如果说,未来我们的芯片能将一些功能进行集成,可能会凸显我们在芯片研发上的一些领先工艺水平。”他说。
与会的信展通电子董事长施锦源也表示,未来“造芯”可以将更多的功能器件设计在一枚芯片上,实现“多合一”的效果,既能帮助企业降本还能省能耗。“相信这是一种创新,也是未来的一种方向。”施锦源说。
护“链”:形成合力破除“内卷式竞争”
顺德家电产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如今该区域的产业链已日臻完善,生态俨然成形。而与会的家电企业,都是这一生态的塑造者、参与者和赋能者,互相融入彼此的供应链之中。
例如,参与此次座谈会的有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智能控制器行业先驱企业之一,是国内较早从事家电智能控制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垂直领域的专业技术,不少此次参会的家电企业,都是瑞德智能的合作伙伴,包括美的、新宝股份等。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家电“巨头”们,也在市场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家电这一“江湖”中同分“一杯羹”。今年5月,位于顺德的两家家电“巨头”美的和海信家电就成功“牵手”,共同探索多个领域的合作。“在不同的领域,我们互为供应商,通过合作,大家一起将家电国产技术体系搭建起来。”与会的海信家电代表如是说。
“顺德家电产业庞大,未来依旧需要很多的元器件、自研芯片产品,但是‘造芯’成本较高,不可能由一家企业单打独斗去做,大家可以‘抱团’,委托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一起进行芯片设计,聚焦某一个应用领域,未来一定大有可为。”信展通电子董事长施锦源称。
此外,座谈会上,一些与会企业也提议称,顺德未来的“造芯”需要合力,例如搭建统一的工具平台、采购平台等,集各家芯片半导体技术之所长,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共同为地方家电产业赋能。
“立足于家电这个顺德最大的支柱产业,就产业转型升级而言,我们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座谈会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表示,顺德发展芯片产业有基础、有底气,更有信心。“顺德家电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大的规模,有这么多的著名品牌,还有这么强的研发实力,我们关键是要加强技术攻关,在AI、智能时代上推进芯片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们一起做好这件事既是势在必行,也是大有可为。”
陈新文还指出,当前,顺德的芯片产业未形成有效集聚,“内卷式竞争”现象存在。“顺德一定要利用好家电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应用优势、市场优势,发展好芯片产业。”他表示,未来顺德将进一步补齐相应的短板,同时,顺德倡导行业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商协会、科技部门和工业部门多组织交流、研讨和互通,避免价格“内卷”。“只要大家‘抱团’,基本上市场是稳定的,我们一定能做出产业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