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大咖云集 共探未来之路

“此刻在改写——南风窗社会创新·Now Echoing暨南风窗创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2日 肖瑶、黄茗婷

   主办方供图

  文/南风窗记者肖瑶、黄茗婷

  9月19日,由南风窗主办的“此刻在改写——南风窗社会创新·Now Echoing暨南风窗创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在广州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汇聚公益领域的重要行动者与思想者,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公益创新、技术赋能与社会议题回应等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旨在推动公益事业的长足发展与多元拓展。

  会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发表了主题为《绿色金融驱动可持续社会创新》的演讲。连平指出,可持续社会创新应兼顾微观企业主体与宏观社会利益,并呼吁建立涵盖环境、社会影响、经济可持续与公众参与的四维评价体系。他强调,公益创新已从理念倡导步入规模化实践阶段,成为全球应对社会与环境挑战的重要路径。

  知名公益人、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陈行甲发表了以《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社会创新应致力于推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的现代化。经过九年多的公益实践,陈行甲愈发意识到中国民间与政府联合的力量不可小觑。他认为,在国际舞台上,民间公益力量的声音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分享了从个人行动到社会运动的艰难历程。她回顾协会成立初期遭遇的质疑与困难,强调“坚持不收一分钱”的纯粹性,认为公益的起点始终是“人”,终点亦是“人”。她的实践彰显了公益行动者的信念与坚守。

  亚洲公益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黄鹂从名人公益角度提出“公益即共益”的理念。她认为,名人公益应注重社会影响力的有效发挥,并以“居间者思维”平衡捐赠方与受助者需求。通过个性化设计项目、透明化执行流程及国际化资源整合,名人公益可真正实现“让受助者受益,让捐赠人成长”。

  亚洲公益事业研究中心(CAPS)大中华区研究与咨询总监江安琪指出,当代公益的核心在于推动资源更高效地服务公共利益。她认为,公益组织需打破单一主体模式,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与合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圆桌讨论环节,益盒 CharityBox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治霖、三一基金会能力支持业务总监王龙玺 、满天星公益创始人兼CEO梁海光围绕“当一个有效的理想主义者”展开讨论。李治霖提出,“有效公益”即将做公益的善心与理性结合,用头脑和科学将善心转化为效果和影响力;王龙玺强调“科学公益”需依托可复制的经验与方法论;梁海光则通过乡村阅读推广案例,说明“有温度的数据”对公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自1985年创刊以来,南风窗始终秉持“为了公共利益”的办刊宗旨,并于2003年创立“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榜单,持续记录公益领域的创新个人、组织与案例。

  四十年,南风窗持续向上,源于不断革新的表达机制与思想文化,源于始终坚守创刊时的使命与风骨。南风窗愿与所有同行者一起,将四十年的沉淀化为新起点,继续以扎实的内容,独立的思想为公共利益提供更有力的表达。

  每一份微小声音的回响,都可能激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创新。在推动公共利益的道路上,南风窗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倡导者和连接者。未来,南风窗将继续深化公益领域的内容报道与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自身系统性变革,与社会各界共同书写中国公益的新篇章。

广州日报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A5公益大咖云集 共探未来之路 肖瑶、黄茗婷2025-09-22 2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