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都区田美夜市人气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董业衡 摄
“小个体”大能量 ①
开栏语
小店烟火处,经济活力生。广州138.78万户个体工商户,是城市经济的“神经末梢”,是观察经济动态的重要窗口。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既聚焦从“入门”到“成长”的扶持密码,又探寻从“小微”到“优质”的升级路径;既关注经营中的难点纾解,又见证烟火里的勃勃生机。循着个体工商户的足迹,我们一起走进街头巷尾,读懂广州的经济脉动与发展底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梦谦、陈薇薇、林晓丽、许晓芳
个体工商户是城市经济的“神经末梢”,串联起柴米油盐的民生需求,为经济肌体输送细微却持续的活力;更是稳就业的“压舱石”,以“一户一岗、一店多人”的形态,托举起千家万户的生计希望。“十四五”以来,广州个体工商户数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末的111.07万户增长至2025年8月的138.78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34.11%,年均净增长约5.76万户。仅今年1—8月,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就达14.17万户,相当于每天约有580户个体工商户诞生,蓬勃的市场活力与创业热情扑面而来。广州多措并举,让这些“神经末梢”持续涌动生机,为就业大局注入强劲动力。
从个体工商户筹备开业起,广州便精准对接需求,打通“入门路”。“AI帮办”让创业成为“零门槛”。“过去填表要反复核对经营范围表述是否规范,现在只需告诉AI‘我想开一家百货店’,系统就能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经营范围条目。”完成办理登记的商户邱先生点赞道。更多“新手”轻松入市,催生就业“新芽”,也吸引着不少待业者、创业者投身其中,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行业分布看,广州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87.01万户,占62.70%),住宿和餐饮业(22.04万户,占15.8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0.77万户,占7.76%)三大民生领域,深深扎根于市民柴米油盐的日常需求中。而这股聚焦民生的创业活力,更在政策东风下向乡村延伸。广州出台《广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盘活农村资源发展乡村住宿产业。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特色民宿集群加速成形,带动住宿餐饮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增加,为乡村带来保洁、餐饮、导游等大量配套就业岗位。
个体工商户谋发展,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撑,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为它们解渴纾困、添力赋能。一些成长型个体工商户因“星火贷”破解扩店资金难题,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星火贷”的信贷活水有效地拓宽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之路,既增强了其自身造血能力,更让就业带动效应随“血流量”倍增。
随着广州文旅设施提质升级,个体工商户的就业带动效应进一步延伸。安华汇欢乐舟主题乐园新增双馆后,其合作方非帆娱乐总经理陈李挺介绍,双馆开业后预计带来20个就业岗位,涵盖机械设备引导、内部安全管理等岗位。
个体工商户的成长轨迹,折射着城市的发展温度。广州正书写着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答卷,带动就业活力不断迸发——从城市街巷的百货店到乡村山野的民宿院,每一户个体工商户的诞生和发展,都伴随着就业岗位的新增。广州从“入门”到“成长”的全周期呵护,稳稳托住就业基本盘,让“小店经济”的民生分量清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