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小”事 广州为何如此重视?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0日 贾政、吴城华

  美食文化节在上下九开幕,烟火气满满(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通讯员荔宣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吴城华

  个体工商户承载着城市不可或缺的“烟火气”,是经济活力与民生幸福的“晴雨表”。

  一道道拉起的卷帘门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与梦想,更是广州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与活力源泉。个体工商户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大事;对一座城市的经济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9月19日下午,广州市召开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十几位个体工商户走进广州市委大院,市委书记出席、市长主持,市直相关部门悉数到场。这场特殊的座谈会,不仅现场为个体工商户释疑解惑,更为大家树立发展信心。

  事实上,这也是广州继去年11月召开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和上个月召开全市餐饮业发展座谈会后,又一个市领导直接面对经营主体的“高规格”会议,体现了广州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坚定立场,展现了广州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经营主体的坚决态度,也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强大奋进合力。

  “人间烟火”如何延续千年?

  秦汉时期,彼时仍叫“番禺”的广州就开始经营象牙、玛瑙等舶来品贸易;唐朝时,广州已经有了“夜市”,天南海北商人集聚蕃坊;宋代,专业街市遍布全城,如今的米市路、雨帽街、象牙巷仍静静讲述彼时的热闹;改革开放以来,以广州第一家个体户陈兴昌、推出一毛钱学生餐的容志仁等为代表的广州个体工商户,凭着“饮头啖汤”的勇气和智慧,在永汉路、高第街、上下九等地摆摊开档;1984年,全国第一部反映个体工商户的电影《雅马哈鱼档》,生动呈现了广州街头巷尾个体户设档摆摊的景象;1979年至1984年,广州城乡个体工商户年均递增62.88%,远高于全国同期25%的增速;1988年,“17万个体大军活跃城乡,集市贸易繁荣兴旺”入选“广州改革开放十大成就”……这些记录于历史书和旧报纸的场景,成为广州个体工商户群体的生动缩影。

  个体工商户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十四五”以来,广州个体工商户数量保持稳定增长,从2020年末的111.07万户增长至2025年8月的138.78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34.11%,年均净增长约5.76万户,今年1—8月,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4.17万户,每天约有580户个体工商户诞生,显示出蓬勃的市场活力和创业热情。

  个体工商户还发挥着就业“蓄水池”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接纳了无数心怀“广州梦”的外来务工者,展现着这座超大城市的包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256.83万人。这些数字,是这座城市安定的根基,更是一个个家庭的依靠和个体的梦想。

  个体工商户更是大企业、大产业的“孵化器”。在广州的经济版图中,众多知名企业的发展轨迹都深深烙刻着“从个体经营起步”的印记:上世纪90年代,曾在白云区景泰街经营服装档口的李明光,日后创立了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实现了从街边摊到国际品牌企业的华丽蜕变;2012年,袁亮宏在广州一个菜市场盘下一家5平方米的小店,为街坊邻居提供广式饺子云吞,十多年后的今天,“袁记云饺”已成长为中国饺子品类中门店数量第一的品牌……类似的故事在广州不断上演。个体工商户如“种子”一般,在这片商业土壤中生根发芽,“小生意”做成“大产业”,“小商户”长成“大企业”。

  “小个体”如何应对新挑战?

  座谈会上,年逾花甲的修表师傅、“90后”民宿主理人、从业三十载的广绣传承人、远拓非洲市场的外贸“大亨”……到场个体工商户覆盖了衣食住行等基础行业,也延伸至花卉、美妆、文创、民宿等多元业态;他们中既有扎根本地的老广州,更有闯荡海外的新商人,已然渗透千行百业、关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成为经济活力与城市烟火气最真实的注脚。

  它们或许门面不大,却能量惊人:“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华南乃至东南亚最重要的果菜集散地之一,市场内不少看似平凡的“小老板”,实则是牵动全球果蔬流通的“隐形冠军”;“岭南花卉市场”交易着全国60%的观叶植物和30%的鲜切花;“沙河服装市场”日均发货量超3000吨,款式动向引领全国批发潮流;“御龙外贸服装城”的商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广州515家专业批发市场中约16万商户,90%为个体工商户,他们已成为国内外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源头力量。

  “1984年,我的父亲陈俊宝在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起步,靠一台胜家缝纫机开办成衣加工家庭作坊。”来自广州元裳话筑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陈识多娓娓道来。作为广州第一个个体工商户陈兴昌的第三代传人,他继承的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段与城市共生长的民营经济史。

  “2020年,我们开启服装直播,新模式带来了显著成效。”来自沙河帛然服装店的应梅珑分享数字化转型的心得。被业内称为“中国厂长龙哥”的他,自2000年女装批发起步,如今业务已扩展至国内外多个城市。他表示,传统业态借力新渠道,正在焕发新生。

  “三十多年来,我和无数个体工商户一样,扎根广州这片热土,亲历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三元里利嘉皮革商行的经营者林沛锐感慨道。从一间皮革档口起步,到如今商行稳步成长,他成为了个体经济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见证人。

  一座城的烟火气、几代人的奋斗史。一台缝纫机、一盏夜市灯的艰苦起步,直播全球、货通四海的现代化经营。个体工商户的故事,仿佛一扇窗口,悄然映照出广州数十年经济发展的壮阔历程。

  大城市如何体现大担当?

  为何广州能成为新老个体工商户成长发展的热土?答案或许就藏在一位普通创业者的感慨中。

  “之前办执照要来回跑好几趟,现在手机上点一点,‘AI帮办’,很快就能搞定!”广州黄埔骄阳创界网络部的陈挂华一语道破天机,“数据跑腿”“一网通办”“政策上门”,广州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个体户抢出宝贵的创业时间。

  政策服务越来越好,发展路子越走越宽——这是广州许多个体工商户的共同心声。

  秤砣虽小压千斤。广州始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个体工商户打造全周期支持体系,助力“小个体”实现“大梦想”。

  立法保障、梯度帮扶,广州打出“组合拳”:去年5月《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施行,让广州成为全国省会中首个为民营经济立法的城市;先后出台《关于全力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提升发展质量的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梯度帮扶+精准滴灌”的培育机制。

  降低经营成本,是扶持个体工商户的重要发力点。

  广州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减半征收“六税两费”,显著降低经营成本,为企业卸下担子。

  融资难?广州也有实招。广州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穗信贷”“星火贷”等适合个体工商户特征的信用贷款产品。据介绍,广州“信易贷”平台通过跨部门、跨领域归集涉企信用信息,为小微企业构建“信用画像”,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信易贷”平台已免费向金融机构提供85万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报告,促成银行放款超3181亿元。

  政务服务也在持续“升温”。

  “个转企”可直接变更登记,原字号、统一代码、成立日期统统保留,办理时限从5天压减至1天;推行“一照多址”,开分店不必再设分支机构;开展纯电商户登记,网络地址可作为经营场所,实现“零见面”审批……7月25日,商户邱先生拿到广州市首张个体工商户“AI帮办”营业执照后称赞:“过去填表要反复核对经营范围表述是否规范,现在只需告诉AI‘我想开一家百货店’,系统就能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条目。”这一创新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为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型扫清障碍。

  税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不仅是为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更是要让每颗奋斗的种子都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未来机遇会在哪里?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座谈会,更是一场政府为个体工商户“问诊开方”的务实会。

  现场不少个体工商户坦言,目前仍面临来自成本、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成长的烦恼”。

  对于各位个体工商户提出的意见建议,金融、文广旅、市场监管、商务等市直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一一作出了回应,不仅为大家解决了思想上的困惑,更为个体工商户树立了发展的信心。

  发展的信心来自哪里?

  从历史纵深看,从40年前、20年前到现在,全国上下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政务服务便利、市场运营规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营环境不断改善,物流、支付等方式越来越便捷,新风口新商机也在不断涌现,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

  从政策环境看,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正在加快落地。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举措,省市层面也出台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实施办法、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等,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从广州发展看,高质量发展基础牢固、底气十足。GDP突破3.1万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0万户、实时管理人口超2400万、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6.46万人……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人口流量大、市场空间广、消费能力强、经济活力足,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了坚实市场基础。

  当前,广州正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在这个奋斗进程中也需要每一个市场主体加快模式创新、提升经营质量效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赋能主体发展壮大,加力市场开拓、深耕主业拓展空间,加强诚信经营、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形成携手同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特别是接下来第138届广交会即将召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即将开幕,系列重大活动还将持续吸引人流客流资金流汇聚,“泼天的流量”如同拧开的水龙头,必将带来更加可观的消费增量。

  个体经济的厚度,折射城市经济的温度;个体工商户的高度,标注城市发展的潜力。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一座跨越千年而繁盛不衰的商业城市,一定会让每一个平凡的“小个体”迸发大能量,让每一个奋进的“小个体”实现大作为,让遍布城乡的个体工商户和“街边店”“夫妻档”等小摊小贩持续勃发生机,安心干下去、真正“活”起来。

广州日报要闻A2这件“小”事 广州为何如此重视? 贾政、吴城华2025-09-20 2 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