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人 “+”出无限可能

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广东省发布会广州专场)举行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0日 方晴、赵越

  佳都科技的安防机器人。

   参加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广州“小个子”选手。

  工作人员演示脑控下肢机器人。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当人工智能遇上机器人,如何“+”出无限可能?

  昨日,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广东省发布会广州专场)举行,邀请多位院士、专家,和来自人工智能、机器人、通信、医疗、制造、金融等多个领域的100余家机构和企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共话发展。

  主会场中,一批创新产品集中发布;分会场上,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通过应用场景链接,金融产品更为产业加速腾飞插上双翼;展会场里,广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场内场外共同呈现出“从技术底座到行业应用、从科研转化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彰显了广州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硬核实力和无限机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赵越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人工智能:场景驱动助推智造转型

  “人工智能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更是广州从‘制造立市’向‘智造强市’转型、破解城市治理精细化难题、巩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地位的‘关键一招’。”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萨表示,广州近年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场景纵深优势,走出了一条“场景驱动、垂直深耕”差异化路径,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广州样板”。

  吴萨用三点总结广州的“底气”:核心要素齐、产业生态优、场景落地快。在广州,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市场主体超39万户,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九成;全市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近70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和30多名战略科学家、5万多名行业人才,为产业腾飞筑牢了“软实力”和“硬支撑”。

  机器人产业:“齐新协力”加速跑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黄星耀则用“齐、新、协、力”四字概括广州机器人产业优势。他表示,广州正以“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为导向,依托齐全产业链、持续创新力、紧密协作网与雄厚支撑力,通过政策精准发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他透露,《广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即将出台。未来广州将从四方面发力:加强核心攻关,统筹资金支持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完善梯度培育,建立企业库并分门类支持发展;强化场景牵引,发布场景需求并奖励标杆项目;推动生态育成,打造赛事展会与特色产业园区。

  一批重点合作签约 涵盖多个领域

  一批国家级与行业级重大工程在本次活动上集中落地,覆盖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

  由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承建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在本次活动中正式启动。

  据介绍,基地将建设开放共享的模型训练平台和国际化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广州丰富的医疗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从算法研发到模型服务的全链条支撑。项目落地不仅将孵化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集群,也将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土梯队建设,进一步巩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大湾区核心引擎的战略地位。

  本次活动完成一批重点合作签约,聚焦能源转型升级和公共安全治理,为广州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标杆应用注入新动能。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建设运营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落地,基地由南方电网牵头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发、输、配、用各环节的规模化应用。

  新能源汽车停车库火灾监测预警与防控装备项目成功签约,大有中城数字科技与国机陆原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国内首套集“监测—预警—灭火—救援”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实现5~10秒内实现火源识别,3分钟内完成应急响应,为城市消防安全提供全新方案。

  “广州造”AI新成果现场集中亮相

  这场发布会,既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亮实力”的展示会,也是企业家科学家同台“话创新”的路演会,5款“广州造”AI最新成果现场集中亮相。

  医疗健康领域,力之智能发布多款脑控机器人产品。当患者穿戴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看着屏幕上的动画,通过思考“如何走路”“抬高手臂”等,便能驱动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瘫痪患者甚至能靠“意念”重新活动。公司总经理陈彦介绍,该公司推出的脑控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全球首款病患自主脑控转弯训练机器人,助力患者高效恢复运动功能。

  智能交通领域,佳都科技面向轨道交通推出的佳鸿具身智能机器人家族,覆盖客服、安检、巡检、巡航等全流程,显著提升地铁安全与运营效率。“机器人搭载自研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与视觉大模型,这些机器人可实现乘客引导、安检辅助、异常行为识别等多重功能。机器人调度管理平台能结合客流峰谷状态、车站运营情况动态调整机器人作业任务,实现人机高效协同,以人工智能构建智慧轨交新生态。”佳都集团副总裁李然说。

  安全管理领域,次元突破发布“小安”安全服务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引入工贸园区的生产安全管理。公司总裁张黎明介绍,大模型构建了智能巡查底座、专业安全知识库、多模态融合分析和动态风险预警闭环四大核心能力,实现了“主动感知、智能预警”,能够在生产、消防、治安、交通、人流监测等场景实现自主巡查与分钟级处置,推动城市公共安全筑起智能化防线。

  “为破解传统产业服务中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匹配效率低等难题,我们汇聚全国6000余万家企业与1700余所高校科研数据,通过大模型算法全面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人才链,实现科技成果精准匹配、产业链精准招商和产业情报深度分析。”广州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李进介绍,广州大学自主研发出“产研链”产业大模型,这也是国内首个面向产业服务的垂类大模型平台。

  “人人都是大模型专家,人人都能创建智能体”,有没有可能实现?黄埔星数智发布的FenixAOS第四代企业级智能体开发平台,正让人工智能从少数人的“高精尖工具”逐步走向千行百业和普通用户,真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生产力。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海现场展示,如何用简单的自然语言,构建起采购合同审核智能体。“这个平台面向企业业务和IT部门,提供一站式智能体敏捷开发与轻量化部署运维,帮助用户使用自然语言即可快速搭建合同审核、生产调度、数据分析等智能助手,大幅降低智能化应用门槛。”

  聚焦重点应用领域 培育四大终端产品

  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在广州创造怎样的未来图景?会上,吴萨介绍广州“人工智能+”的精选赛道——聚焦工业智造、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医药健康、能源环保等重点应用领域,培育垂类模型和终端产品;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AI可穿戴产品、AI传感器四大终端产品实施全链条培育行动。

  为助力更多明星企业出圈突围,广州一方面推出“算力券、数据券、模型券、场景券”四券联动机制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设立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围绕算法研发、智算基础设施、垂直场景应用、具身智能终端等领域精准投向,计划五年内培育1~2家千亿级AI领军企业。

  机器人方面,黄星耀介绍,广州正围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应用推广、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攻坚等专项,建立企业库、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梳理并持续动态跟踪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细分产品的企业发展情况,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还在打造机器人足球赛等系列赛事,加速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他透露。

广州日报要闻A2人工智能+机器人 “+”出无限可能 方晴、赵越2025-09-20 2 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