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数字考古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19日 卜松竹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黄青松)9月17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正式发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报送的《数字鲸落——“南海Ⅰ号”数字考古探索》入选,标志着它成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代表性实践案例之一。

  据介绍,“南海Ⅰ号”的考古遵循“整体打捞+室内发掘+实时数字化”模式,推动了我国水下考古学科的成熟与规范化,不但打造了中国水下考古的行业标杆,更是为世界水下文化遗产的沉船总体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案例征集活动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共收到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项申报案例,涵盖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考古研究等多个领域。经来自全球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多轮严格遴选,最终精选出40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

  “南海Ⅰ号”是迄今全球科学打捞沉船考古案例中,历史最早、体积最大、文物最多、保存最好、价值最高的海洋文化遗存。如今它的现场考古发掘已完成,多年积累的巨量考古资料进入系统整理的关键阶段。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介绍,“南海Ⅰ号”恰似一座深海中的“文化鲸落”,以沉船本体及18万件(套)船载文物为核心,持续释放历史、文化、科学与艺术的“养分”,滋养着历史学、考古学、材料化学、艺术史研究、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等多学科多方向的交叉生长。

  据介绍,“南海Ⅰ号”的实践为水下考古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项目培育的“数字考古技工”等复合型人才团队,为我国水下考古储备了核心力量,目前已参与国内外20余个水下考古项目,推动我国从水下考古“追随者”成长为“引领者”。

广州日报要闻A5“南海Ⅰ号”数字考古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卜松竹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