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黄睿、刘文琴)作为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口服化疗药物,卡培他滨适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手足综合征(HFS)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会导致患者无法耐受,显著降低疗效和影响生活质量。
9月1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龚畅教授团队联合全国共7家单位,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成果。研究证实,口服甲钴胺可显著降低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中重度HFS(2/3级HFS)的发生率,且未观察到特殊不良反应,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安全的HFS预防新方案。
据介绍,HFS发生率介于29%至73%之间,由于无显著有效且安全的预防方案,临床上“被迫”通过卡培他滨的减量或停药来缓解HFS,影响治疗疗效和患者生存预后。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预防卡培他滨所致的重度HFS的策略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据研究团队介绍,目前临床上有使用塞来昔布、外用扶他林软膏和尿素乳膏等预防卡培他滨相关HFS的方法,然而都存在局限性。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一种衍生物,可通过增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蛋白激酶B(AKT)活性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感觉异常,改善小纤维神经病变,被认为具备预防卡培他滨致HFS的潜在可能性。
基于这一背景,研究团队牵头开展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甲钴胺组有更低的重度HFS发生率,此外,甲钴胺组因HFS导致卡培他滨减量或停药的比例低于安慰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