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未育39岁女子查出晚期卵巢癌

从发现异常到确诊癌症晚期仅7个月 专家提醒:所有成年女性都应重视定期妇检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18日 周洁莹

  所有成年女性都应重视定期妇检。(图@视觉中国)

  39岁的小琴(化名)未婚未育,从来没有看过妇科,第一次被推进妇产中心手术室,就被确诊为晚期卵巢癌!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主任王雪峰教授团队接诊了一例特殊病例,患者仅七个月就从月经异常发展到卵巢癌广泛转移,其间因忽视体检和规范诊治,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最终遗憾地失去了生育力。王雪峰提醒广大女性,无论婚育状况如何,定期妇科体检至关重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马洁智、马彦、韩羽柔

  忽视身体求救信号

  七个月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晚期

  小琴一直未婚单身,也从未接受过妇科检查。

  今年2月,她的身体第一次发出了“警报信号”——轻微的非经期出血持续了十余天;4月,她在当地医院做了B超检查,发现右侧卵巢有一个5厘米×4厘米的囊肿,但她只是自行口服了一些中药进行“调理”;从7月起,她陆续出现脱发、食欲减退、腹胀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8月底,因腹部明显膨隆,她才前往医院就诊,结果提示右侧附件区存在巨大囊实性包块(约10厘米×8厘米),并伴有大量腹水。最终,手术病理确诊为晚期卵巢癌。眼见病情严重,小琴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向王雪峰求助。

  王雪峰回忆说,手术中见到的情况令人震惊:除了两个巨大的卵巢,子宫、大网膜、腹壁、肝脏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转移灶,肿瘤撒下的种子已经“遍地开花”。综合考虑患者病情为卵巢癌盆腹腔播散转移,为了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及复发间期,王雪峰当即决定实施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考虑到患者未婚育,本人和家属都强烈希望保存生育力,王雪峰决定多点取材送检快速冰冻。在焦灼等待明确的病理诊断的同时,王雪峰团队分离了卵巢癌灶与周围脏器间的黏连带,尽可能减少中度贫血患者的术中出血。

  最终,病理证实了术前的猜想。在与家属充分沟通与知情同意后,王雪峰主任团队历经4小时完成了微创腹腔镜下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由于肿瘤已广泛转移,不得不将小琴的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全部切除。

  尽管病情已发展至晚期,这台手术依然为小琴赢得了极为珍贵的治疗时间和可能性。接下来,她将进入内分泌治疗阶段。

  专家剖析:三大认知误区耽误病情

  短短七个月,病情为何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王雪峰事后盘点分析指出,患者及家属存在三个严重认知误区。

  误区一:“无性”就不需妇科检查。

  卵巢癌发病与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只要具有女性内生殖器官,就有发生相关肿瘤的可能。成年女性无论婚育状况如何都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误区二:症状缓解等于病好了。

  患者4月服药后出血症状好转,便以为“病愈”,未再复查。实际上卵巢癌进展隐匿,尤其擅长“伪装”,在表面症状减轻的同时,可能正在体内疯狂生长。症状暂时缓解不代表疾病消失。

  误区三:以“调理”代替规范治疗。

  发现明确肿物后应首先寻求西医明确诊断,而非盲目吃中药调理。中医药可作为辅助,但不能替代规范的医学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当B超已经发现明确肿物时,必须首先通过医学手段明确诊断。王雪峰强调,每位女性都应树立健康意识,了解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重视异常信号:如异常出血、持续性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应尽快就医。

  二是必须定期规范检查:所有成年女性都应定期进行妇科B超检查,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HE4等指标对妇科肿瘤的发现有重要参考价值;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三是必须科学对待治疗:一旦发现肿物,应明确性质并遵医嘱复查或手术,不可自行用药或放任不管。

  重要提醒

  女性应尽早做生育规划

  卵巢癌被称为“妇癌之王”,因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但早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70%~90%,而晚期则骤降至20%~30%。

  小琴从2月出现症状到8月确诊,中间有足足6个月的机会窗口。如果她在4月发现囊肿后立即接受规范诊治,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王雪峰呼吁,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女性都应该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而不是用自己的误解和侥幸心理给癌细胞发放“通行证”。“定期体检是抵御卵巢癌最有效的方式,不要等到失去机会,才后悔莫及。”

  此外,女性应在黄金生育年龄尽早规划生育,“卵巢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某些妇科手术也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而适龄生育本身就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王雪峰说。

广州日报健康周刊A11未婚未育39岁女子查出晚期卵巢癌 周洁莹2025-09-18 2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