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优发榜,红纸贴墙,三十个名字自上而下排成两列。有人驻足嘀咕:“怎么他排在我前面?”我循声望去,原来,他把这份按姓氏笔画排序的名单,误认为“贡献排行榜”。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排序方式不同,世界便悄悄换了模样;而人们又总把“次序”误当“价值”,于是生出许多无端的悲喜。
回家打开电脑,随意点开一个文件夹,点击右键——“排序方式”下拉菜单里躺着“名称”“大小”“类型”“修改日期”。按名称:从A到Z像一条笔直的公路,把文件压成一条线,看似公平,其实把“时间”藏了起来——最新写的稿子可能与十年前的旧稿肩并肩,像一对年龄悬殊的兄弟。按大小:体积大的浮上来,小的沉下去。按类型:同类抱团,异类隔离。按修改日期:最新一次保存跳到最前,像时钟倒转,“刚刚”成为王者。昨天的荣耀、前天的泪水,被毫不留情地压到队尾。
盯着屏幕,我想:如果人生也能像文件夹一样,随时换一种排序,我们是否就能看见另一个自己?
有一男孩结婚,喜帖名单排序成了“家庭大战”。按辈分?新娘家堂叔比公公还大两岁。按字母?老家乡亲不会拼音,找不到自己名字。最后,姑丈拍板:按“先来后到”——谁最早送祝福,谁坐前排。一场危机化解,众人鼓掌。看来,“排序”也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外交,顺其自然才会皆大欢喜。
母亲住院,内科走廊加了三排折叠床。按“入院先后”排序,母亲37号;按“病情轻重”排序,她排不进前三;按“年龄”排序,她又处于中间。可凌晨两点,当13床的小伙子痛得直哼,15床的大姐悄悄把热水壶递过去;天亮后,护工来不及打扫,60床的老伯自己摇着轮椅去水房拿拖把。那一刻,没有一种电脑算法能排得出“谁更善良”,可走廊里却自发形成一条看不见的次序:谁更需要,谁就优先得到阳光、热水与抚慰。我发现,脱离键盘与鼠标,人依旧能排序,且排得温情满满。
音乐软件有个按钮:随机播放。它让下一首不可预见,让熟悉的歌单重新长出陌生。人生也需要这样的“随机”:偶尔打破自设的排序,允许意外插队,允许柔软领先。
所以,如果再一次张贴名单,谁都有可能第一个被看见,也可能被挤到角落。世界辽阔,算法繁多,关键是我们心里要留一个“随机播放”键——在得意忘形时,让它把你调到后面,看看别人的泪;在自卑谷底时,让它把你送到前排,晒晒自己的光。
排序方式千千万,而生命只有一回。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在不断更换的列队里,守住自己的多维坐标,不急着比较,不困于位置。
(程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