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首度跨越地理三大阶梯 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西藏的清洁能源

9毫秒!雪域高原绿电“闪送”大湾区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18日 李天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黄勇华、刘德欣、潘定才、辛镇瀚、李品、金南汐

  仅需0.009秒,产生于雪山疾风、高原艳阳的1度电,就能跨越2600多公里,从西藏送达活力奔腾的大湾区,为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城市的万家灯火提供清洁的绿色电力。

  藏粤直流工程已吹响建设的号角。记者深入挖掘这个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电力天路”的背后,是国内外依然存在知识空白的技术“无人区”。依托这条绿电输送“大动脉”,西藏的清洁能源将直达我国经济第一、用电量第一大省,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坚强的绿色低碳能源保障,打造东西部能源协作共赢的新典范。

  科技

  勇闯“电力天路”

  探索技术无人区

  藏粤直流工程起于西藏昌都换流站,途经察隅换流站、广州小迳换流站,最终到达深圳中部换流站。这是我国首个跨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工程,全线近90%为山地、30%为高山大岭。面对超高海拔、雪山冻土、地质灾害、大件运输、环境保护及无人区作业等艰巨挑战。这是超过2600公里的超远距离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具有输电容量大、输电端数多、输电距离远等特点,同时要面对叠加复杂交流大电网和超高比例电力电子系统两种场景,电力送出工程面临一系列难题。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藏粤直流工程建设,占领特大型电网和特高压直流新技术的制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联手抢抓机遇,抢先布局破解重大技术难题,探索大规模新能源送出技术“无人区”。

  为了支撑藏粤直流工程建设,亟须开展3000米以上海拔的长空气间隙放电真型试验,摸清楚电场的“脾气”。“在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们心里其实很忐忑,基础条件一片空白,困难和障碍实在太多,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可能’。”团队负责人刘磊回忆道。

  高海拔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也给试验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氧气含量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风速考验,加上试验窗口期短、数据要求高……攻关团队累计开展并完成棒板、球板、均压环对地等试验项目23大类、114组试验、冲击放电3000余次。

  那一天,夜里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空气中的氧含量也不足14%,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抓取到有效的放电曲线和放电图像那一刻,欢呼声掌声四起,因为这意味着经过长时间的前期辛苦准备,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国西藏地区平均海拔普遍较高,宇宙射线大气中子通量可达到平原地区的20倍以上,如果继续采用平原地区的工作电压,运行中的功率器件就可能受到宇宙射线大气中子的辐射影响发生功能失效问题。然而,国内外相关数据却比较匮乏,存在知识空白。

  为此,南网科研院派出科研人员多次前往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开展大气中子加速辐照试验。“我们利用国家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中的大气中子加速辐照试验平台,加速模拟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后产生的大气中子辐照环境,使换流阀核心功率器件在几个小时内辐照到数十年的中子计量,快速模拟它们在高海拔环境下的运行状态。”南网科研院团队骨干杨柳说。

  “以前,我们的科研人员始终觉得宇宙射线对功率器件的影响是非常玄乎的事情。中子试验让我们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试验数据,认识到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对我们探索未来高海拔地区的柔性直流技术至关重要。”团队骨干周月宾表示。

  “就好像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一座珠穆朗玛峰。”团队骨干赵晓斌说。经过不懈努力,项目最终成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万千瓦级超远距离多端柔性直流交直流故障穿越等多个突破,推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大容量换流阀、换流变压器等全套特高压核心装备首次进入4000多米超高海拔,进一步扩大我国在电力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

  产业

  用电负荷连破纪录

  广东电力新“外援”

  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布特点,能源输送总体维持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基本格局。西藏作为我国的战略性能源基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而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用电需求旺盛,需要更大规模引入外省电力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连续十年,广东用电负荷、电量规模位居全国省级电网第一,成为全国第一个用电负荷突破1.6亿千瓦的省份。7月17日,广东电网电力负荷今年第三次创历史新高,达到16493万千瓦,比去年最高电力负荷增加823万千瓦,增长5.25%。其中,7月7日至9日,广州、深圳电力负荷连续3天创新高。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速,“用上电”已经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还要“用好电”。作为省会,近年来,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投产,高端制造业、精密仪器研发以及智能化生产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短短10毫秒的电压暂降,就可能导致企业近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关乎居住在城中村的数百万常住人口,能否舒心叹空调,和朋友开心打边炉。

  藏粤直流工程的建设,将有力畅通全国能源电力大循环,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坚强的绿色低碳能源保障,进一步推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布局跨入“全国一盘棋”新阶段。

  根据规划,配套电源全部建成投产后,藏粤直流工程每年将输送430亿千瓦时的电能,约为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且100%为清洁能源,可提升广东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3.8个百分点,为广州、深圳两座超大城市各增加供电能力500万千瓦,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强有力的清洁电力支撑。

  协作

  东西部互补共赢

  西藏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世界屋脊与世界级湾区的牵手,将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藏粤直流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可有力带动一系列上下游装备、施工产业增长,高峰期预计将带动直接就业10万余人。

  藏粤直流工程的建设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明确的跨省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将有力推动西藏清洁能源的加快开发,畅通全国能源电力大循环。工程将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金融及高端制造业发展,推动西藏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双方在生产力布局、能源供需、绿色发展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东西部高质量协同发展,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5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长期合作协议。各方就直流工程长期稳定送电机制正式达成书面共识,明确了配套电源规模、高峰送电电力、电量消纳机制、电价形成机制和调度交易原则,为支撑直流工程核准、保障送电效益充分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藏粤直流工程还将为后续藏东南地区水电及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和外送奠定坚实基础,发挥重要的试验示范作用,引领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迈向新的高度,助力实现能源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日报头版A19毫秒!雪域高原绿电“闪送”大湾区 李天研2025-09-18 2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