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明天会如何?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17日 杨 博

  沿着时间的轴线回溯,过去常常演变为现实,现实延续着过去、发展为未来。而检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

  “跑步”进入市场的预制菜,在过往发展中缺失了什么?归纳起来不外乎口感口味的欠缺,食品安全保障的不足。行业发展受限于“小、散、弱”,致使同质化竞争激烈,万亿赛道亟须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破局者。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预示着预制菜产业的未来。

  如今,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老百姓的饮食偏好正在经历转变。所谓吃得好,包含了对“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期待。绘制预制菜的未来图景,必须经得起居民饮食需求的考量。具体来看,可以把“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细化为两方面要求。一是确保食品的自然与健康,二是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从生产全链条来看,全行业应加快转型,即加快标准化、集约化、流程化的进程。从温度、湿度到光照,预制菜在生产、储运、销售各环节都有较高的要求。将来,随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预制菜产业应加快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那些具备渠道、物流、生产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将有机会攻克“锁鲜如初、风味不减”的课题。此外,预制菜企业还需挖掘地方特色菜肴,探索让“本土味道”飘香“全球饭桌”的路子,形成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美食期待。

  从全流程监管来看,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意味着监管标准高于普通食品。换言之,预制菜应当是食品安全要求更高、更严的代名词。现在,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只有守住“禁止添加防腐剂”的底线,预制菜的品质才会更好。

  无论餐饮业将来如何发展,真正的“当家菜”永远是信任。与提升预制菜品质相比,让挑剔的味蕾真正接受预制菜,是更难的事情。眼下,在商家眼里,中央厨房提前做好的预包装食品,在门店进行简单加工的不算预制菜;但在消费者眼里,这些都是提前做好的产品,非现做、没有“锅气”的就是预制菜。打破餐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改变“预制菜=科技+狠活”的刻板印象至关重要。对预制菜产业来说,路子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始终聚焦需求痛点,持之以恒地在提升品质上做好文章。

广州日报评论A4预制菜的明天会如何? 杨 博2025-09-17 2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