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柱墩更新看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原地保留+市民共创+企业加盟=城市共赢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13日 李天研

  环绕天河体育中心的254根水泥柱墩,守望场地已近四十个春秋,是天河发展的“元老级”见证者。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临近,天河体育中心融入街区,这群“守卫”站在去与留的分岔路口。

  而广州的做法是,最大程度保留其中251根柱墩,邀请高校青年、优质企业参与彩绘艺术共创,以文化赋能延续城市记忆,把握盛事机遇,实现多方共赢。小小柱墩的精细更新,是广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老柱墩让城市留住记忆

  254根水泥柱墩,从天河体育中心落成之时就矗立于初生的天河区,先后经历了六运会、九运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年近四十的它们,既是“天体”场地安全的守护者,也镌刻着天河发展的蜕变印记,是片区从落后农田到繁华CBD的见证者,存续了广州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记忆。

  为了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推进天河体育中心精致街区建设,打造中轴线上全民无界体育公园。场地边界打开后,“天体”融入街区,柱墩的“守卫”功能退化,服役近40年的“白墩墩”何去何从?广州没有“一拆了之”,按照“非必要不拆除”原则,保留了绝大部分柱墩,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54根柱墩,拆除的仅有3根。这些柱墩恰好处于地铁口、公园入口及新增内部通道出入口等关键通行节点,成了“拦路柱”。为打造精细流畅交通,3根阻碍性柱墩在改造时被拆除,让地铁接驳、场馆内外穿梭等微流线小交通实现“毛细血管”级的优化。

  “必要保留+精准拆除”的思路,既延续了设施的基础功能,更打破了传统空间壁垒,实现“场馆内外”的无界互动,彰显了内涵式更新中“还空间于民”的核心逻辑,让市民成为城市空间的主人。打通“小节点堵点”让市民通行更顺畅,既消除了空间壁垒,又避免了无意义的柱墩资源浪费,体现了“精打细算”的城市管理智慧。

  高校青年共创

  如何让老柱墩更好地展示城市记忆,同时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是解题的核心理念。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主办“多彩全运,共绘广州”青年手绘共创活动,邀请广州高校及相关艺术专业师生共创,对天河体育中心251个柱墩进行艺术创作。

  “我们希望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能感受到广州的热情和文化底蕴,也让周边的居民感受到岭南的文化血脉。”广州美术学院带队老师陈俊委说。

  “公众参与式更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城市建设的“单向输出”模式,市民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城市美化的共创者,未来还将通过持续互动反馈成为成果的评议者。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归属感,更让每一根柱墩都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鲜活载体,见证着公众智慧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携手“城市合伙人”共赴双赢

  全运会是展示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契机。天河体育中心柱墩的艺术化改造,是广州与企业共享全运机遇的一个缩影。作为广州“城市合伙人”和耳熟能详的涂料类品牌,立邦中国负责本次彩绘全部柱墩底色涂装、十五运会会徽与核心图形涂装等。作为中国知名画材颜料品牌,马利颜料提供了颜料与方案支持。

  今年,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面向全球征集“奋斗共同体”,已有168家海内外企业积极响应,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市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广州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等重大活动为平台,为大家提供展示、交流、合作的顶级舞台,助力企业‘出圈破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还将与大家共同谋划后全运时代的发展,让合作效应持续释放,实现城市与合伙人的共同成长。”

广州日报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A3原地保留+市民共创+企业加盟=城市共赢 李天研2025-09-13 2 2025年09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