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燕舞教授团队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马彦、伍晓丹)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实时监测大脑信号,精准调控异常神经活动,让癫痫发作瞬间“刹车”。
9月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郭燕舞教授团队通过植入闭环脑部采集刺激系统(ANS),为12岁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珍珍(化名)实现精准神经调控治疗。该手术为华南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治疗癫痫手术。
药物难治
女孩癫痫病情持续加重
12岁的珍珍确诊癫痫已有9年。早在2016年,3岁的她便开始出现癫痫发作,经早期药物治疗,其发作频率控制在10天一次。但随着时间进展,药物越来越无法控制癫痫发作,到去年,珍珍经常一晚上发作五六次。
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珍珍为“左侧额顶叶癫痫”,这对语言、运动等功能区保护要求非常高。为进一步精准定位,2024年7月,珍珍在珠江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术(SEEG)”,进一步明确了致痫灶位置,并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对病灶进行了部分热凝毁损。术后,癫痫发作消停了3个月。由于部分病灶位于关键脑功能区,无法彻底阻断,珍珍在3个月后再次发作,虽发作程度减轻,但反复的癫痫发作仍然深深困扰着珍珍一家。
2025年7月,珠江医院脑功能障碍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启动了一项新的临床试验——植入式闭环脑部采集刺激系统(A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希望在保护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癫痫发作。这让珍珍的父母看到了一线生机。
机器人辅助
植入电极实现闭环调控
经过一系列详细评估和术前检查,符合入组条件的珍珍,于9月8日上午接受了闭环脑部采集刺激系统(ANS)植入术。术中,郭燕舞教授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小心翼翼地将一根细如发丝的深部电极和一片薄如蝉翼的皮层电极植入到大脑指定位置,再将一个硬币大小的刺激器植入到头皮下的颅骨上。通过两者的连接,实现同步脑电记录与神经刺激的功能,个性化精准抑制和动态控制癫痫发作。
郭燕舞教授表示,不同于以往DBS(脑深部电刺激术)、VNS(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传统神经调控手术,ANS(植入式闭环脑部采集刺激系统)实现了高精度脑电信号采集与精准电刺激功能的一体化集成,即实现了真正的闭环刺激。与传统疗法相比,ANS技术具备明显突破性优势:可实时干预,通过长时程脑电监测与瞬时反馈,在癫痫发作前兆期即可阻断异常放电,从而有效降低发作频率;可实现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脑电特征动态调整刺激参数,提升疗效精准度;安全性更高,仅在检测到异常时启动刺激,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影响。
郭燕舞介绍,ANS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癫痫治疗领域迈入“精准神经调控”新时代。它不仅是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典型突破,更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治疗新路径。
临床研究患者招募中
据悉,目前珠江医院正在进行“植入式闭环脑部采集刺激系统(A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的临床患者招募,参与本研究,患者将免费使用植入式闭环自适应神经调控系统,包括手术平台、神经调控套件等,同时还可免费进行部分检查。符合该项目入选标准且有意愿参与的患者可至门诊详询。
入选标准如下:
6周岁≤年龄≤70周岁,性别不限;
药物难治性癫痫,局灶性起源发作,不适合或无意愿接受手术切除治疗;
平均每月癫痫发作次数≥3次;
能够独立填写或在家属协助下填写癫痫日记;
自愿参加临床试验,依从性好,能够配合完成整个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