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出建筑废弃物处置新模式

智能生产线年“吞”百万吨废料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08日 全杰

  白云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建筑废弃物在智能生产线上经过破碎、风选等流程,成为绿色低碳的再生材料,重新投入城市建设,实现“来源于建筑,回归于建设”的绿色循环。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全杰 通讯员成广聚、魏静茹摄影报道)机器翻动间,一块块建筑废弃物在自动传输带上被投进颚式破碎机,在智能化车间里,这些建筑废弃物经过破碎、风选等流程,成为绿色低碳的再生材料,再次被投入到城市建设中。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幕就发生在白云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的智能处理生产线上。如今,广州从建筑废弃物的“产生—运输—处置”三方面着手,打造出建筑废弃物处置的新模式。

  构建“天地空”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

  “以往,因缺乏有效手段,监管盲区多,一旦发生建筑废弃物偷倒,很难追踪到事主。”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建筑废弃物管理科四级主办杨秦正向记者演示,智慧城管的大屏幕上,一张地图清晰标注了“装饰装修废弃物点”“余泥卡口监控点”“备案车辆”等流程信息。

  “如今,城管部门依托市级监管平台,融合无人机巡航、AI智能识别、电子联单等科技手段,实现建筑废弃物从产生、运输到处置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构建‘天地空’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

  一方面,城管部门通过提前设置的32条无人机巡航航线,可以实现对偷倒黑点和高发区域以及农田、河涌、施工工地等重点区域的实时巡飞,及时发现建筑废弃物偷倒线索,并进行倒查,快速锁定涉事企业及人员。

  另一方面,在白云大道、广从路等主干道布设153个智能卡口,部署450支AI摄像,集成车牌识别、密闭检测、车身清洁度分析等6大算法,自动识别无证、不密闭、无电子联单运输建筑废弃物等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白云城管大力推行建筑废弃物处置的电子联单管理。通过在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置场所划定电子围栏,并在车辆上搭载定位系统,实现建筑废弃物从产生到处置全程可追溯,2025年以来白云区建筑废弃物电子联单数量达40余万条。

  家装废料清运像“打车”一样方便

  在《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25年修订)中,新增非许可类装饰装修废弃物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物业服务人、居(村)民委员会或经营(管理)者作为管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有义务督促按照规定投放装饰装修废弃物,劝阻、制止不当和违法投放行为。

  杨秦正介绍,白云区通过数字智慧化转型升级,依托“白云智慧城管”运营平台搭建装饰装修废弃物备案和预约小程序。现在,居民只需点开家装建废清运小程序,选择零星收运,就能像线上打车一样,等专业处置公司上门清运即可。

  处置公司在接单以后会将居民装饰装修废弃物暂时存放在收集点,等达到一定的体积后再转运到能够规模化处理装饰装修废弃物的企业,实现循环利用。除了在小程序上预约收运,居民也可以选择自行投放,在小程序上即可找到每个收集点的点位路线。目前,白云区已有7家规模化装饰装修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总处理能力达430万吨/年,可以充分满足白云区装饰装修废弃物的处理需求,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处理量超过15万立方米。

  “吃”进废料“吐”出资源

  走进广州环投集团(以下简称广环投)下属广州市城市建设资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处理生产线。广环投投资建设运营的白云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占地45亩,是广州市首个拆除类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该项目每年可处理建筑废弃物100万吨,生产30万吨水稳料和240万立方米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道路建设和园林绿化等领域。

  广州市城市建设资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向阳介绍,白云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特色鲜明,首先是协同处置,该项目坐落在李坑循环经济产业园里,除了项目外,这里还有广环投投资建设运营的第一资源热力电厂等。在处理流程中,从建筑废弃物中剔除出来的其他废弃物就可以随时运输到其他项目去处置,大大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该项目形成了“来源于建筑,回归于建设”的绿色循环利用模式。目前,该项目每年处理约100万吨建筑废弃物,可以节省200亩的填埋土地,减少60万吨的原生矿开采,同时还可以减少2.2万吨的碳排放。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A6智能生产线年“吞”百万吨废料 全杰2025-09-08 2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