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竞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雷与虹、曾毅、廖雪明摄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天安门城楼,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文/综合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除署名外)
申秉宸
男,1926年5月生(99岁),安徽宿州人
1941年入伍,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编入淮北军区武装工作队,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淮北宿县游击支队战士、淮北军区武装工作队队员。新中国成立后,曾荣获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张坪
男,1925年4月生(100岁),陕西商洛人
1939年日军占领山西风陵渡,当时生活在陕西的张坪毅然加入革命队伍。1941年,张坪被调到延安枣园的中央情报部第三室。1943年,他加入骑兵旅。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摘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英雄,“当英雄,就要每次战斗都准备牺牲自己,为了党和人民,牺牲是光荣的!”如今,百岁高龄的他回望从战争到和平的岁月,满是感慨:“我能活到现在很幸运,看到国家兴旺发达,这都是党领导人民的成果。”
刘世钺
男,1930年11月生(94岁),山西榆社人
8岁参军保家卫国。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刘世钺所在的129师正是百团大战的主力部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刘世钺前往延安,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派至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1948年10月,解放战争太原战役打响时,刘世钺以军医的身份再次奔赴前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19岁的刘世钺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1994年,64岁的刘世钺从工作了40余年的岗位上离休后。此后的28年里,刘世钺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累计义务接诊超3万人次。
傅英
男,1923年6月生(102岁),河北博野人
1938年6月,傅英参加革命。1942年5月,日军对我冀中发动“五一大扫荡”,傅英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两个月内激战多次,终因身负重伤,昏迷战场,后被百姓营救。“鬼子的子弹从胸口打入,离我心脏只有几厘米,咱这是捡了条命。”傅英先后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说,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兵,算不上英雄,“战斗中,倒在我身边,那数以万计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宋其祥(国民党抗日老兵)
男,1925年8月生(100岁),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高坝洲镇湾市村人
1942年3月,年仅17岁的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79军暂编第6师的一名战士。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打响。宋其祥所在的部队奉命死守阵地,与敌人血战四天四夜。炮弹如雨点般不断掉落、炸开,泥土飞溅,硝烟弥漫。他死守不退,与敌白刃相搏,顽强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此后三年,宋其祥转战湘南,直至抗战胜利。战争结束后,宋其祥回到家乡。当家乡修建“幸福渠”时,他再次挺身而出。他常说:“打仗为保家,修渠为子孙,都是大事!”
罗竞辉
男,1930年10月生于香港(94岁),沙头角南涌罗屋村人
“1942年左右,罗屋村经常有日本兵进村抓人,日本兵见到男的就抓去做苦工,修碉堡、修公路。”罗竞辉回忆道。当时,年仅13岁的罗竞辉深受家族中参加革命的叔伯影响,加入了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
“我们当时驾驶小船,专门在海上偷袭日军的物资补给船。”最令罗竞辉难忘的是1943年在当时深圳南澳西冲的一场战斗。那时雾很大,日军轮船停靠岸边,士兵上岸活动。得到渔民报告后,小队长刘捷和班长李金福带领约12名队员发起攻击。“我们带着枪支和炸药包,坐上木船攻打日本兵,去炸日本的轮船。小队长刘捷和班长李金福冲在最前面,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罗竞辉沉痛地回忆。年仅13岁的他第一次目睹战友牺牲,内心无比悲痛,但中队最终成功炸毁了日军轮船。面对日军,每个战士都十分英勇,罗竞辉为自己的同伴们感到由衷的骄傲。
作为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通讯员,他曾在1999年、2015年受邀参加国庆50周年大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雷与虹、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