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系列评论之一

今天,请以“大历史观”打量思政课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01日

  今天,“开学第一课”集中上新。“今天”,并非一个孤立的时间段,而是一个不断由“昨天”走向“明天”的过程。

  开学之际,思政教育是必修课。毋庸讳言,社会上对今时今日的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有的视之为“虚课”,缺乏实用性;有人指其为“水课”,无学术含量;有人以之为“副课”,可有亦可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所谓大历史观,就是拉长视线,“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立足今天、将昨天与明天贯通起来审视。以大历史观视之,方能知其所来、明其所往,方知高度重视思政工作乃兴党之道、强党之路,乃百年大党历史经验的精粹所在。

  回望来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面对一盘散沙、四分五裂,我们党围绕革命斗争,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第一等的业务”,作为启发觉悟、动员群众的重要方式,以此“唤起工农千百万”、断头流血以从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满目萧条、“一张白纸”起笔。正是得益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更加提高了”的清醒自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领导人民改造旧思想、旧观念,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以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进一步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亿万万人家国,一百余年拼搏。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熔铸成坚强的共同体?我们党何以始终如磁石般吸引人、凝聚人?其中一个关键答案,正是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武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面向未来,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前进路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我们还会遇到“回头浪”和“拦路虎”,还要攻克“娄山关”和“腊子口”。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而凝聚人心靠的正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必须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把脉定向,与党的历史上的系列要求部署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办好思政课、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应当看到,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宏大叙事里,学校思政教育是亮眼篇章,“开学第一课”更是其中的经典表达。强化历史眼光,就是要从历史深处看到百年思政一脉相承,看到大思政课地位重要、“能量”强大、事关未来;就是要从国之大者、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认识准、理解透,不被乱花迷眼、浮云遮眼,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强化办好大思政课的历史主动、历史自信、历史自觉。

  “开学第一课”,让中国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温故而知新,让少年中国在知史而鉴今中走在时代最前沿!

广州日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A3今天,请以“大历史观”打量思政课 2025-09-01 2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