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院》来广州

拜访岭南书院 走进广雅中学
广州日报 2025年08月30日 莫斯其格

  《中华书院》来广州录制节目。

  广州万木草堂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 如何让书院文化真正存得住、活起来、传得开,是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大型文化纪实探访节目《中华书院》正在热播,节目的最后一站将来到广州拜访岭南的众多书院、走进广雅中学,共同探讨古老书院的活态发展,感受中华千年文脉的历史传承。

  节目组来到广州,为什么会走进书院街,怎么找到“藏”在广雅中学里古老的书院?近日,记者在节目录制间隙专访了《中华书院》制片人颜小可,听他讲述如何通过镜头呈现广州古老书院的独特魅力。

  藏在闹市的书院街

  讲述文脉传承新故事

  明清时期,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第一,形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书院群。节目中,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赵金刚兴致勃勃而来,打卡这条藏在闹市里的书院街。

  在这条“书院街”上,藏着一所幼儿园,它的前身也是一所书室。“我们这里离广州贡院很近,也有说这里是给那些读书人留宿的。所以这里可以说是著书立学的地方。”幼儿园的负责人向两位嘉宾介绍,“小朋友们也知道这是读书人待的地方。”嘉宾们感叹,在岳麓书院见证了书院变成大学,在广州的书院街又见证了书院成为幼儿园。现代生活中,书院依然在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1883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赴任两广总督,他决定创办一所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学院,培养适应岭南洋务运动需要的新型人才。这所书院便是广雅书院。现如今,广雅书院遗址坐落于广东广雅中学内。嘉宾们置身广雅中学内,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张之洞革新的主张和决心。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书院,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也会影响到书院本身。”西川表示。书院是有灵魂的,赵金刚认为:“这个灵魂是跟主持它的这个人给它注入的东西有关。而且这个人走了之后,还能持续一段时间。”

  烟火气中

  感受广州书院的独特魅力

  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华书院》制片人颜小可透露,节目来到广州,感受到书院就在市井之间,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之前我们在山水之中探访古老的书院,但广州的书院现在就处于繁华的商圈之中,它们以不同的形态保存下来。”

  广州最开始吸引节目组的古老书院就是万木草堂,嘉宾们走进万木草堂,探讨中国近代历史中各种思潮的革新演变。当然,节目弘扬书院文化并不是简单地告诉观众书院建成的历史、变迁、人物故事。“我们希望把这个题材讲得让普通人觉得跟自己有关系,”颜小可表示,“探讨它们是怎么影响到我们今天看待问题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上,书院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为培育华夏济世安邦人才和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书院》的巧妙之处还在于着力挖掘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疗愈力量,将书院所代表的精神家园意象转化为现代社会的情感共鸣。节目在探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书院精神的同时,将哲学思辨融入现代议题,重新审视“价值迷茫”“职场倦怠”等现代困境,让观众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探寻破局思路。

  对于节目主创来说,最期待的是嘉宾和观众看完节目之后能有所感、有所启发,感受那种跨越时空的力量。颜小可说:“如果观众看了节目之后想到身边的书院去看看,我觉得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大家走进书院,对它的气质有所了解,再回去找几本跟书院有关的书翻一翻,体会肯定是不一样的。”

  除了《中华书院》外,颜小可参与制作的《我在岛屿读书》系列也收获观众认可。在他看来,文化类节目创作“有意思和有意义,二者不是相悖的,它们是一体的”。在创作中,他希望把“文化”的内容讲得让观众有所共情、有所收获,“这大概就是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吧”。

广州日报文化周刊A8《中华书院》来广州 莫斯其格2025-08-30 2 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