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超揭幕战由东道主南沙湾区青年队对阵吴川青年队。

五人制男子乙组决赛以2比0击败四川队,广东队夺得十五运会群众足球第四金。

法国著名球员罗贝尔·皮雷斯(白衣)“西甲”献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喆 图/广东省足球协会
8月30日,2025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在梅州和肇庆两大赛区全面上演16强小组赛首轮角逐;同日,第19届佛山西甲联赛于三水上演决战巅峰之夜;一周前,2025村超全国总决赛上演了一场“广东德比”;再之前,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12个小项全部结束,广东一共斩获6金1银1铜,创造历史最佳成绩。毫无疑问,广东民间足球当下正处于全面繁荣的阶段,它不仅为广大南粤足球爱好者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也为中国足球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输送更多人才。
“南派足球”底蕴深厚
“全民足球”成绩斐然
广东民间足球的繁荣首先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广东气候温暖,365天均可开展户外活动,为足球运动的普及提供了天然优势。
一百多前,中国现代足球运动从广东梅州五华“启航”,自此,足球的种子在南粤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历经一个半世纪的传承与发展,广东形成了浓厚的足球氛围,培育出发达的草根足球生态。在这个基础上,广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派足球”技术风格,涌现出一代代优秀的粤系国脚。
今年参加广东省超的梅州强民队就是源自广东近代足球活化石——创办近一个世纪的强民足球队。担任该队主帅的是广东客家籍著名国脚谢育新,过去20多年,他在多家职业足球俱乐部任职,如今选择回归家乡一边做青训一边参加业余比赛,他说:“广东的业余足球氛围是非常好的,我有生之年将投身于家乡的足球人才培养,让‘南派足球’传承下去。”
在深厚的历史底蕴支撑下,广东的民间足球高手遍布各个层面。本届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12个小项,广东首次全部组队参赛。12支代表广东出战的队伍涵盖了省内多个传统足球重点地区,从高校到企业,从学生、职工到业余足球爱好者团队,真正体现了广东“全民足球”的力量。其中由中山大学在校学生组建的广东沙滩足球男女子队首次参加全运会更体现出广东足球近年来体教融合发展的力度。
社会赛事体系发达完善
群体与竞技“双轮驱动”
除了底蕴深厚和全民参与,发达完善的赛事体系和丰富的赛事活动,更为广东民间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从省级层面的广东省超,到市级层面的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的分级业余联赛,再到社区、校园赛事,各类足球赛事全年不断,形成“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的热闹景象。
广东省超从去年的8队参赛扩展到今年的23队参赛,采取预赛和正赛两个阶段进行。佛山西甲今年吸引了40支大湾区劲旅参加,增加了南部和北部两个赛区,每个比赛日现场均座无虚席。而社区化的“深圳街超”则预计扩军到48队,创新性地采取2026年世界杯赛制进行。
广东社会足球赛事的丰富,直接孵化出大量业余足球俱乐部,它们为广东的足球青训提供了人才上升的出路。或许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广东省超不像苏超那样以城市为单位组队?对于广东球迷来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广东每个地市都有大量业余俱乐部,哪一个能代表该地市参赛?所以,广东各个层次的业余足球赛事,全部都是以业余俱乐部为主体参赛,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处于本届广东省超前列的球队,可以获得参加2026年中冠联赛的资格,这也打通了业余球队向职业球队升级的必由之路。
广东省足协主席谢昌晶表示:“广东足球的根基在民间,多年来我们持续完善社会赛事体系,从社区联赛到省级群众赛事,让足球成为大众参与度极高的运动。同时,民间足球的发达必然会刺激青训体系的精耕细作,最终为竞技层面提供了人才支撑。在十五运会上,广东队获得群众组12个项目中的6金1银1铜,竞体组女子U16获得亚军,这正是我们群众足球的繁荣带动竞技足球的‘双轮驱动’模式,也是广东足球保持活力的关键。”
足球文旅更具烟火气
书写湾区融合新篇章
广东民间足球的火爆有自己的“独门秘方”,一方面关注者以“纯球迷”为主;另一方面在文旅拉动消费上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深度融合路线。
以佛山西甲为例,文旅拉动消费主要集中于“美食”。云秀山体育场周边的“西甲”啤酒广场、江边仓夜市,还有白坭、大塘分赛区美食市集等,客流量因比赛暴增。近百个美食摊位前食客众多,柠檬茶摊主单日最高营收是平日的三倍。西甲还注重把赛事与文化深度融合,每个比赛日都会引入丰富的文艺表演,让观众得到沉浸式体验。
此外,广东的民间足球还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广阔空间。在广东省超16强赛的揭幕日,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表示:“省港杯办了43届,我们应该以十五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足球交流融合及品牌赛事打造。我希望广东省超越办越精彩,也希望未来香港有机会能够参与省超,甚至举办省超。”
广东省足协主席谢昌晶认为,举办十五运会可大力促进粤港澳三地体育生态升级,形成“大湾区足球”框架下的良好生态,促进职业与业余联赛深度融合。通过赛事带动“观赛+旅游”消费,激活区域经济,同时未来还将联合举办更多的国际体育大赛,推动“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