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层峦叠翠间。

广州中医药大学南药飘乡实践团的师生穿梭于南药田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成通、陈枫、何波
8月,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的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里,广州中医药大学南药飘乡实践团的十多名师生穿梭于南药田间。他们蹲在广藿香田垄间,为农户讲解“品”字形规范种植法,这片由团队最新选育的广藿香新品种“粤藿1号”,将为农户带来高产质优的药材。
从广州高校到云浮山乡,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药材种植到企业产线,一场关于南药产业的转型探索,正为云浮这座“南药之乡”带来从传统种植到全链发展的产业蝶变。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早在秦汉时期,云浮域内山民就有种植肉桂等南药的习惯,享有“南药之乡”的美誉。所谓南药,是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所产的地道药材,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药家族的一员,广藿香是道地与大宗药材的代表,是广东“十大广药”之一,也是抗病毒口服液、藿香正气水等药物的重要成分。
来自前锋镇洞表村的农户刘天明已有多年的南药种植经验,三年前开始种植广藿香。但不少农户都面临相同的“痛点”——缺乏南药种植专业知识、缺乏优良品种及优质种苗、种植模式单一低效,导致南药种植产量品质良莠不齐,收益不高。
一场发生在云浮山乡的探索,让古老的南药焕发新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南药飘乡实践团带来的知识和技术,为农户解决了烦心事。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立凯教授介绍:“我们团队最新选育的广藿香新品种‘粤藿1号’,经过广东省品种评定,茎分枝多、叶片占比高,产量稳定,特别是品质优异,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关键药效成分含量显著提高。一亩种植1200株苗左右,采用‘品’字形种植,规范化栽培下比常规的品种种植方式的产量高、品质好,符合现代医药产业对广藿香药材的质量要求。”
不过,要将这些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能被农户理解接受的实操,南药飘乡实践团颇费了一番功夫。广州中医药大学南药飘乡实践团负责人、研一学生程宵说:“我们提供了‘粤藿1号’种苗,并把‘品’字形种植用图解形式画出来,农户就懂了,并按照这种方式去种,后来他们的广藿香长势很好。”
如今,这支由中药学、中药资源学专业本硕博学生和多名指导老师、专家组成的团队,已在南药种子种苗培育与GAP规范化领域深耕十五年。他们的足迹遍布云浮、茂名、梅州、阳江、肇庆等13个地级市20个县区的中药种植基地,为超3.1万当地农户送去了种植南药的专业知识和定制化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南药飘乡实践团还被遴选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品牌项目,列入典型案例。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产业
南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不止于单一环节的突破,更需要全链条的协同发力。陈立凯教授说,南药种业、生态种植、规范化GAP、质量追溯等各个产业技术打通之后,在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农户+高校+企业+基地”的产业闭环已清晰可见。
从0到1,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詹若挺教授、刘军民教授作为该南药基地的核心技术支持发起人,凝聚团队力量研究创新“岭南道地药材GAP关键集成技术”,让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岭南药材产业,推动基地从曾经的荒地蜕变为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从2017年开始建设,“定制药园”目前面积已扩大到2500亩。
据了解,目前基地主要种植三叉苦、两面针、岗梅、广藿香等产业急需南药品种,主要供应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基地现有固定员工100多人,负责种苗维护、浇水、除草、施肥等工作。
为了打造产业闭环,在高校端方面,基地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共建“产学研”基地。在企业端方面,基地与华润三九等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通过GAP技术复制、订单种植、品牌联营拓展市场,将田间药材直供制药产业链。这种“公司+公司+基地”的模式,让农户种药材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最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从富民增收到赋能“百千万工程”
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参与基地搭建的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子琪算了一笔经济账:“在基地上班的100多名工人都是周边村民,每月平均可获得收入2000多元。还有村民跟我们一起种植南药,我们根据药材品质进行回收,也可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农户刘天明的话印证了基地的成果:“专家教授来指导我们,教我们怎样去种。种南药增加了我们的家庭收入,比以前打工好很多。”
“定制药园”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集体入股享分红,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2024年,银田南药产业园成功入选广东省“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十大典型案例,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
近年来,云浮将“南药产业”作为全市“六张名片”之一,大力推进南药种业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今年初,广东省第四届南药产业大会在云浮开幕,这是全省乃至全国南药产业方面最有影响力的盛会之一,已连续四届落地云浮,持续推动南药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从广州高校到云浮山乡,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药材种植到企业产线,这场关于南药的探索,成为云浮南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古老南药智慧与现代产业技术碰撞,这座“南药之乡”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在粤北山区的层峦叠翠间,这场变革为“百千万工程”谱写出生动注脚:以特色产业为杠杆,撬动区域协调发展,让南药飘香处,皆是希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