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城区南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办理商事登记业务。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求真务实干字当头 15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夏强 通讯员陈惠瑜 图/受访者提供
“以前办事像‘闯关’,材料、流程、部门,样样都得自己摸索,费时费力。现在有了‘微服务站’,难题有处问、急事有人帮,材料不全也能容缺办,实实在在省了时间、降了成本!”广州优百特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黄煜坤的感慨,道出了增城区不少企业对政务服务革新的真切体验。在增城,以“增心办”小程序为载体的智慧政务“微服务站”,正悄然重塑着企业的办事逻辑,让政策红利如春风般浸润每一个市场主体。
昔日奔波今日“云端直达”
“微服务站”的诞生,源于对企业痛点的精准回应。增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提升服务企业能力的实际行动,坚持刀刃向内,直面“政务服务渠道分散、高频事项办理效率低、政策解读与企业需求脱节”三大堵点,决心用数字化手段破题。于是,集政务地图、视频导服、基层证明、精短视频、政事明白卡、诉求反馈于一体的“一码集成”服务应运而生,企业只需扫码或轻点“增心办”小程序的悬浮按钮,便能一键触达各类服务,昔日“多头跑、来回跑”的奔波,如今成了“云端直达”的便捷。
广州优百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生命健康、食品安全及高效节能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一次,优百特急着办理合并规划许可证,却对流程和材料一头雾水。“微服务站”帮办人员第一时间线上对接,迅速厘清材料清单和步骤,发现企业暂缺用地证原件时,当即启动“容缺受理”机制——核心要件具备就先行受理,同步指导补正材料,让业务不卡壳。更让企业安心的是“售后”保障:有一次发现之前变更的公司章程在系统中未及时更新,优百特通过“诉求反馈”功能反映后,工作人员当天核查原因,仅用两个工作日就协调完成信息更新,还主动告知结果。“不是办完就了事,而是负责到底,这种踏实感太重要了。”黄煜坤说。
黄煜坤的经历并不是个例。6月30日,增城区一家从事香精香料经营的企业因紧急合作需办理营业执照增资,大笔资金即将入账,银行却要求商事登记系统同步更新注册资本信息,时间紧迫得让人犯愁。经办人胡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增心办”小程序的“微服务站”咨询,得知可线下加急办理后,立刻赶到增城区南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听完诉求,当即会同窗口人员受理业务,全程跟进流程、协调审批部门加速流转,原本需要1—2个工作日的业务,当天下午就办完了,新执照稳稳交到胡先生手中。
党员干部化身“云导办”
这些高效服务的背后,是“微服务站”构建的全链条响应机制。党员干部化身“云导办”,通过“视频导服”功能,让企业群众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获得实时视频通话、在线辅导和业务办理等全流程服务,累计服务已超200人次。针对企业群众的疑问,全区48个“微服务站”搭建的站点微信群,创新实行“3分钟响应机制”,简单咨询即时答、复杂问题帮忙问,形成“站点—企业群众”的直连通道,确保诉求100%触达。
为了让办事流程“一看便知”,“微服务站”还下足了功夫。针对高频事项制作视频,用场景化方式呈现办事步骤和材料清单,让群众“看得懂”;编制的132张“政事明白卡”,清晰列出受理标准、业务流程等信息,形成可视化“知识库”,累计点击量已破6万次。而住所证明、充电桩报装等“掌上快办”模式,更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8万多件,其中“居民自用充电桩联合报装”还被纳入区级“特色一件事”,彻底解决了“来回跑、多头问”的难题。
“微服务站”不只是线上窗口,更在向线下深度延伸。党员干部带着“脚沾泥土”的作风,下沉园区、企业、社区一线,把“政务服务直通车”开进企业心坎。他们深入400余家企业开展10余场政策宣讲,解答咨询、收集诉求,解决各类痛点问题900余宗,企业满意度达100%。如今,48个标准化“微服务站”已覆盖企业、园区、镇街、村居、社区等区域,智慧政务的触角正真正延伸到企业和群众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