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蒋偲 通讯员顾瑾)在微观世界中,有一种名为“缪子”(μ子)的基本粒子,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深入岩石与金属,揭示地下结构的奥秘。如今,这一源自粒子物理领域的前沿技术,被深圳地铁转化为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眼睛”,为盾构隧道进行实时“CT扫描”。这在全球轨道交通行业尚属首例。
截至目前,深铁集团已在地铁15号线、16号线、22号线以及深惠城际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等多条线路的施工中深度应用缪子成像技术,累计完成4190米隧道探测,精准识别并指导处理软弱地层57处,为轨道施工中的地下风险探查与灾害防控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深圳地铁22号线搭载盾构监测地层情况。
据深铁集团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缪子成像具有穿透能力强、远距离非接触探测、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根据不同地层密度区对缪子的吸收差异特性进行成像,能广泛应用于地下深层结构密度缺失区探测,被誉为“天然的地质探针”。相比传统地质雷达和人工钻探,该技术具有穿透性强、无须主动发射信号、不受地面干扰、无损实时监测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