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游客在天河商圈逛香水品牌店。

人气IP玩偶

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携手例外、方所文化举办艺术时尚夜。

广州塔国际时尚季秀场
日前,广州市首发经济培育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这座“千年商都”在激活消费动力、释放经济活力的赛道上迈出关键一步。记者留意到,作为全国首个聚焦“首发经济”的官方平台,广州的探索不仅关乎消费模式的创新,更试图以“首发经济”为支点,撬动城市产业升级、国际链接与文化输出的多重潜能。其中,比音勒芬、例外、生活在左、溪木源、雪蕾、名创优品等服饰美妆潮玩品牌企业齐刷刷亮相,为“首发生态圈”增添更多时尚潮流气息。业内人士分析,时尚产业将成为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引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伟婷、许晓芳
新玩法:
主打时尚走秀、大型IP展
“最近两个月我都会去广州塔广场逛一逛,或看看时尚走秀,或买买IP玩偶。”年轻消费者小羊告诉记者。
“就上周,我发现一直只能在线上购买的某个韩国品牌在广州天环开了首店。”时尚博主可妮称。专业造型师邓颖告诉记者,这个季度在上海、广州两地跑,“广州时尚圈又火爆起来了,很多品牌发布新产品都选择在广州举办活动。”
“广州的夜景除了广州塔,永庆坊也是我的爱。”广州市民陈女士表示,由于家住荔湾,平日喜欢饭后感受社区商圈的生活气息,“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这片区域游玩,今年更多了许多特色新店。”
近年来,广州首发经济以具有辨识度的驱动力带动城市发展,包括以“政策+平台”“双IP活动”等打造湾区“首发经济”高地。
多方发力:
首店林立 共建“首发生态圈”
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2021年~2024年,广州首店数量年均增长25%、超600家国际品牌抢滩入驻……这座古老与先锋交织的城市,正以“首发经济”为引擎,向世界递出一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黄金名片。
记者走访时发现,从广州塔的璀璨光影到海心沙的活力舞台,32个世界级地标化身“流量磁场”,串联起“首发活动—品牌曝光—消费转化—产业链联动”的全生态链条。商圈、展会、空间载体串珠成链,解锁首发经济新玩法。以CBD商圈为例,仅“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就集聚太古汇、K11、天环广场,首店林立,蓄势崛起成为国际品牌首发“第一站”。
特别是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作为华南商业“流量之王”,年客流量破6亿人次,集聚太古汇、K11等高端载体,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前8月,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共吸纳306家首店品牌,位居全市首店引进数量榜首,占全区首店总数的84.06%。
广州不仅促进了国潮、国货等本土品牌的蓬勃发展,而且吸引了近20%的国际品牌将其首店落户于此。
这当中,包括aesop、awfully chocolate、AVEDA、BYREDO旗舰店、bon parfumeur旗舰店、CREED、Gucci腕表珠宝、HECHTER PARIS、LV VIC店等国际品牌,且更钟情开在与之匹配的高档次购物中心内,不仅助力广州“首发经济”发展,也让高端市场未来在这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招式:
“产业基础+商业生态+文化融合”三位一体
为何广州能?先看数据。广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仅2024年一年间,广州就有400家国际国内品牌首店落户,涵盖科技、文创、奢侈品等领域。
与上海的“全球旗舰店”定位、北京的“文化+消费”标签、深圳的“科技驱动”不同,广州的“首发经济”更强调“产业基础+商业生态+文化融合”的三位一体。时尚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广州强大的包容力,多年来滋养着培育创新的土壤,而深入城市生活圈的时尚潮流态度,更让这座城市散发热烈亲和的“烟火气”魅力。
知名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析,广州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既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又是年轻潮流的聚集地,为各类品牌首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广州商业体系成熟,产业链条完整。近年来,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品牌在广州设立首店、发布新品。例如,成立“首发经济培育发展促进中心”,为品牌提供“一站式”服务。
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典熙认为:“消费升级催生市场蓝海。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首发经济’所带来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恰好契合了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有助于广州进一步提升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力。”
在典熙看来,政策风口催生发展先机。广州若想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抢占先机,亟须将首发经济作为核心突破口,通过集聚全球优质资源、培育本土创新品牌,构建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双向驱动的新格局。
专家建言:
如何让“首发经济”从火热走向长红?
“要将‘首发经济’拔高至城市战略。当务之急是由政府牵头制定符合广州城市特质和发展阶段的中长期规划,比如规划好未来3至5年广州首发经济要在全国乃至全球确立的定位,并考虑好如何通过‘首发经济’提升城市的消费能级和产品影响力。”
——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先庆
面对广州各区资源禀赋各异的情况,王先庆建议区级政府主动作为,打造“一区一特色、一区一首发”的格局,通过各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将极大提升广州“首发经济”的整体实力。
“此外,国企也要发挥引领作用。现在很多首发活动由中小企业主导,受限于资源和能力,声势和延续性难免打折扣”,王先庆认为,用“大动作”替代“小打小闹”,才能让广州“首发经济”真正形成品牌效应,从火热走向长红。
“‘首发经济’当前仍需调和‘高成本与低容错率的矛盾’,同时解决‘差异化竞争不足’以及‘同质化陷阱与文化赋能不足’。”
——知名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
“首发经济”很容易陷入“首店经济”的困境,即新店开业时备受追捧,但热度消退后,如何持续吸引消费者,保持长红活力是一个大难题。盘和林表示,高成本与低容错率的矛盾,指的是在核心商圈开设首店,面临着高昂的租金、人力和运营成本。差异化竞争不足,是指随着各大城市纷纷抢占“首发经济”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陷阱与文化赋能不足,是指许多品牌在首发产品或服务上缺乏新意,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如何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品牌进行深度融合也是一个挑战。
“城市转型亟须创新引擎。”
——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典熙
“首发经济”以“首店、首展、首秀”为载体,既能吸引国际高端品牌落地,更能驱动本土企业从“代工贴牌”向“自主创新”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