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启航 共创辉煌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正式开学
广州日报 2025年08月26日 赵方圆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

  2025年8月25日,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正式开学。占地面积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万平方米、学位3500个……过去一年间,这所由广州援疆资金建设,广州协和学校全面托管,广州援疆教师引领的喀什地区公立学校在新疆喀什疏附县的广州新城拔地而起。

  立足新时代教育援疆新起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办学主线,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的开学,标志着广州教育援疆进入3.0时代——从单一项目援助到系统生态构建,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坚实力量。

  当岭南的风吹过帕米尔高原,当木棉与石榴共同结果,广州援疆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一座城、一代人。

  文、图/赵方圆

  名校托管 树立标杆

  穗疏携手开创教育援疆新赛道

  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的诞生,始于广东教育援疆的创新实践和积极作为。校长许楚滨坦言:“疏附县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理念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所具有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课程的一流学校,以满足当地老百姓‘上好学’‘好上学’的需求。”学校以“协力和衷,共育英才”为理念,以“和文化”为根基,校训“和远同心,知行合一”贯穿始终。坚持全面个性育人目标,通过“六和课程”(和乐、和正、和雅、和致、和合、和心)构建兴趣导向的校本体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以粤新科技实验班为例,该班面向全喀什地区招生,联合粤新两地资源开设“双创”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学习无人机的操控与研发、机器人的构建与编程、应用现代工艺赋能创意物化,在实践与探索中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与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伟大;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与传统“组团式”教育援疆不同,广州新城实验中学采用“名校托管”的模式:由广州协和学校派出5人核心团队,组成开放务实的管理团队决策学校重大事务,把稳方向;形成知行合一的学术团队,引领教育教学新思路,新实践;依托广州协和学校优秀管理经验和教育资源,形成集团校内部高效的教、学、研共同体。这种“名校托管+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广州协和学校的管理机制和课程体系全面、直接、高效引入南疆。“托管不是‘代管’,而是‘共建’”,许楚滨强调,“我们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建校’的。”

  “面向未来,广州新城实验中学蓝图清晰——首年站稳脚跟,次年形成影响,第三年成绩跻身喀什前列,五年内成为南疆教育标杆。”许楚滨表示。

  由点及面 星火燎原

  从“输血”到“造血”激活内生驱动力

  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教育援疆工作坚定而细致地推进项目落地,变“输血”为“造血”激活内生驱动力,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共下达广州新城实验中学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15个援疆项目,投入援疆资金1.77亿元。

  “组团式”援疆是广州的另一张“王牌”。46名援疆教师与103名本地教师结对,3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70人次,118名疏附骨干教师来广州跟岗,40名广州教师来疏附开展“三支队伍”培训,这样的“双向交流”形成了“穗疏教师成长共同体”。

  数字化手段的引入,让广州教育援疆更具“未来感”。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中学借助新建录播教室与广州名校开展“双师课堂”,疏附县第四中学通过远程连线广州天河区名校,这种“双师课堂”模式,不仅解决了优质师资短缺问题,更让“广州经验”在南疆落地生根。仅今年上半年建成的远程互动课堂系统,就实现了让疏附县100所中小学校与广州名校“同上一堂课”。

  接下来,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将持续深化教育援疆协作,进一步深化穗疏交往交融,高质量举办穗疏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及粤喀“石榴籽杯”足球邀请赛,不断拓展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与广度;强化人才长效培养,持续扩大“双融双创”工作坊覆盖面和影响力;深入实施“导师领航计划”,推动“青蓝工程”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夯实本地教育人才队伍根基。

  专题

广州日报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A6新校启航 共创辉煌 赵方圆2025-08-26 2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