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美食云集的大型商场暑假期间人气“爆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

广州老字号陶陶居(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大厨倾心打造舌尖上的全运盛宴。(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摄

食客在广州品尝特色早茶。(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全运年·看广州
餐饮业是广州的“金字招牌”,是千年商都的烟火气。
昨日下午,作为美食之都的广州,召开了一场特殊的餐饮业发展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出席,16家餐饮企业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市直相关部门现场一一作出回应。这场关键时刻召开的座谈会,不仅体现了广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展现了广州发展的信心,也彰显了广州持续升腾的发展活力。
为什么是餐饮业?哪些企业参加?发展的信心来自哪里?规格如此之高、范围如此之广的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我们从四个维度进行解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城华
为何召开座谈会?
餐饮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经济,是促消费的重要领域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而餐饮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经济,是促消费的重要领域。
广州不仅是国际化大都市,也是美食之都。放眼广州,既有门庭若市的百年老字号,也有争相打卡的新晋网红店;有深夜食堂带来的温暖守候,也不乏文旅、艺术跨界融合的沉浸式餐饮体验,既满足了市民“一日三餐”的基本需求,也提升了多元化、国际化的城市品质,带来了人气和流量。
8月22日,广州市召开餐饮业发展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面对面听取餐饮企业意见建议,研究推动全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发现,去年以来,广州相继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点外资企业圆桌会等,但单独召开某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家座谈会比较少见。特别是此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出席的餐饮业发展座谈会,足见座谈会的规格之高、分量之重、含金量之足。
“这是我们企业创办27年以来,参加的最高规格的座谈会,让我们对在广州发展信心倍增。”与会的食尚国味集团创始人、陶陶居品牌主理人尹江波发出感慨。食尚国味集团创始于1998年10月,经过27年的发展,目前已涵盖餐饮、茶业、医疗、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山东老家、陶陶居、燕语茶业、东源药业、致构医学、蔚析生物等多个企业实体。
当前,餐饮业正在经历深刻的行业整体变革,既蕴含巨大的机遇,也隐藏不少挑战。在这个关键节点,广州以如此高规格的形式召开餐饮业发展座谈会,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发消费活力的具体行动。
哪些企业参加?
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餐饮;既有连锁品牌餐厅,也有现制饮品企业
这场座谈会的特殊意义不仅在于规格高,更在于参会餐饮企业分布之广。
记者发现,参加座谈会的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岭南集团、广州酒家,也有食尚国味、拉丁餐厅、百胜餐饮、九毛九集团、中膳集团等大型民营餐饮企业,有椰林海鲜、滋粥楼、遇见小面、九龙冰室、多喝汤等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也有挞柠、缇里咖啡等现制饮品企业,还有悦顺大排档、二矿农庄等单店“大排档”,折射的是广州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尊重与关怀。
座谈会上,与会企业既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也展现出各自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十八般武艺”。
岭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雷宣云表示,将加大促销力度,加强餐饮产品创新,拓展餐饮消费新场景新赛道,加强与社会餐饮的合作。同时,持续抓好假日主题营销,持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加快品牌餐厅连锁化发展,发力餐饮数智化转型。
广州酒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伟兵表示,将紧抓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酒家创立90周年、粤菜博物馆落成开放、文昌总店改造复业和陶陶居创立145周年等重大节点,策划开展系列品牌营销活动,重点推广“十五运会”系列主题菜式、“荔枝酥”城市手信产品,打造“赛事引流、文化赋能、产品变现”的闭环,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有效拉动业绩增长。
而作为“最接地气”的“大排档”代表,位于荔湾区的悦顺大排档和位于白云区的二矿农庄,在座谈会上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悦顺大排档负责人梁继明表示,一方面,保留“大排档基因”,维持亲民价格、热闹氛围,让老街坊能随时找到熟悉的味道;另一方面,尝试拥抱新趋势,优化店内环境,利用线上平台推广,把“老广风味”送到更多年轻人、游客眼前。
二矿农庄原为煤矿旧厂房,占地6000平方米,2024年1月由广州二矿餐饮有限公司改造而成。“作为扎根白云区的本土企业,我们深刻感受到广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红利,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二矿农庄总经理龙礼沛说。
政策如何发力?
除了持续的政策支持,还有真金白银的惠企措施
广东一直非常重视餐饮业发展,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支持广州举办各类美食节活动、谋划建设国际美食城。
作为美食之都,广州也一直把“食在广州”作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识之一。出台《广州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5年)》,提出“强文”“强链”“强企”“强技”“引流”和“共建世界美食之都”等六大高质量发展行动,明确了广州餐饮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同时,出台《广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提质传统服务、挖掘升级消费、创新消费模式、打造特色空间、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政策支撑等六大方面,提出23条具体举措、107项工作任务,搭建全市“一盘棋”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总体架构,为餐饮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市商务局拨付企业奖励资金、市市场监管局有序实施餐饮服务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除了持续的政策支持,还有真金白银的惠企措施。去年以来,广州为企业兑现奖励资金超1亿元,发放政府餐饮消费券1亿元,创新推出“羊城消费新八景”“广州精品美食周”系列活动,全方位激发餐饮消费活力。
遇见小面董事长宋奇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于2014年在广州创立了遇见小面品牌,如今门店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多个城市,是全国第一大的川渝风味面馆及第四大的中式面馆,拟赴香港上市。“广州非常好的营商环境和包容度,让遇见小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宋奇坦言。
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政策支持,也体现在完备的产业链。广州拥有完整的餐饮产业链,江南果菜、黄沙水产、一德路海味干货等专业市场在全国都有影响力,从开店到经营、设计到科技、食材到人才、工业到商业,餐饮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一应俱全,各类餐饮品牌应有尽有,为各类餐饮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信心源自哪里?
来自优渥的营商环境支撑,也来自“泼天流量”的托举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破题,就必须提振信心,才能真正激活“一池春水”。
对于广州而言,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仅来自优渥的营商环境支撑,也来自“泼天流量”的托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接待游客总量达1.13亿人次,同比增长6.3%。其中,入境过夜游客达2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
“泼天流量”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力。今年上半年,文旅消费总额1621.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入境文旅消费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近年来,广州这座荣获“中华美食之都”与“国际美食之都”双料称号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加入“世界美食城市联盟”的城市,餐饮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越秀北京路美食区、海珠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天河CBD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截至2024年底,广州餐饮商事登记市场主体总数达24.8万家,网点密度居全国之首,形成了“遍地有美食、街巷藏风味”的消费格局。去年全市餐饮营业额超千亿元,增速领跑一线城市;今年1—7月,餐饮业营业额达776.12亿元,持续实现正增长,整体保持稳健。
广州的餐饮文化博采众长,丰富多元,全市超过24万家餐饮门店当中,粤菜门店数量全国第一,同时国内各大菜系及各国特色菜肴也在广州蓬勃发展,与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生猛鲜活的特质高度契合。
餐饮业作为永恒的朝阳产业,不仅紧密关联着经济发展与就业保障,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广州自古就是万国美食博览馆,“食在广州”享誉海内外,各类菜系、技法在这里碰撞交流。从南越王宫的青铜烧烤炉到珠江新城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广州用两千年将山海滋味炼成世界语言。
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唯此才能让城市烟火气持续升腾、让经济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站在新的起点,十五运会体育盛事的脚步越来越近,广州餐饮企业也正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广迎八方客,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舒心”,以餐饮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