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看非机动车停车难

广州日报 2025年08月22日 夏振彬

  电动自行车层层叠叠,共享单车密密麻麻,部分人行道变“一人行道”……如此停车,敢问路在何方?日前,同城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广州部分路段存在非机动车乱堆乱放问题。其中,医院、地铁口、公交站、商业周边的情况较为突出。

  城市治理,本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非机动车停车难,如何破解?几个关键词,可供参考。

  一为正视需求。必须承认,非机动车停车难,可以说是一个预料之中的难题。据公开报道,截至今年3月,广州电动自行车上牌量已达580多万辆。这是尊重民意、回应需求的结果,体现着对“人”的观照和尊重。可如此体量的电动自行车,再加上数以十万计的共享单车,停车势必成为一件大事、难事。

  城市学家雅各布斯曾说过,街道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公共区域,是使用得最频繁的城市器官。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无论是停车资源,还是路权安排、道路规划,整体导向都以机动车为主。从这个角度看,非机动车停车难并非某个城市遇到的特殊问题,而是大城市的共性问题。其根源是群众需求与资源供给的不匹配,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正视需求入手。

  二为“绣花”功夫。如果把城市比作“家”,那么街边的公共空间都可算作“客厅”。客厅要满足不同物品的摆放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宜居水平。对于非机动车停车难,要认识到没有“万金油式”的妙计,不同站点有不同站点的实际,每条街有每条街的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像“绣花”般精细。也要认识到,这并非不可破解的难题。在偌大的城市里,任何“边角料”都大有潜力可挖,路边、桥下总能腾出一些空间来。今年以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挖潜+靓化”的方式,对市管8条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区画线,新增非机动车停放位超万个。聚焦轨道站点、学校、医院、景区等重点区域,“一点一策”研判供需情况、拟订“绣花”方案、增加停放空间,办法总比问题多。

  三为共治共享。城市的环境、形象能对人产生吸引力。换个角度看,城市环境其实就来自每个城中之人的一言一行。应当承认,先有停车难,才有乱停放;但乱停放,不只因为停车难。日常生活中,有人对于“请规范停车”的提示牌视若不见,有的宁愿堵住出入口也不肯多走几步……对此,志愿服务力量可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引导督促;普通市民也应自觉、自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少给大家的“客厅”添堵、添负担。

  正如有专家所言,城市是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共同体。城中之人奔忙于斯,以勤劳和汗水为城市添砖加瓦,也应当收获来自城市的体贴、关怀。关照不同出行个体的细微需求,持续破解类似的堵点、难点,城市的魅力指数、幸福曲线就会不断上扬。

广州日报评论A4三个关键词看非机动车停车难 夏振彬2025-08-22 2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