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热需要监管来降“虚火”

广州日报 2025年08月21日 谭 敏

  美颜滤镜下,男女主播们妆容精致,随着动感音乐集体起舞;一旁的主持人激情喊麦,热情高涨的观众慷慨解囊纷纷打赏……近年来,这种由多名主播参与表演的团播形式火爆网络。一些机场打着“造星工厂”“高薪就业”的标签,吸引许多年轻人加入团播“逐梦演艺圈”。

  团播的走红并不意外。相较于单人直播的单调,多人互动的舞台感、标准化的节目编排,天然更易吸引观众停留。而且,不少国有文艺院团账号积极参与,其中不乏国风、互动式剧情舞蹈等艺术创新,团播表现出的专业化、精品化趋势,让不少年轻的文艺爱好者看到了梦想的方向。据统计,2024年全年国内直播企业注册数为75.1万家,而今年仅上半年,直播企业注册数量就达到了66.5万家。2025年团播行业直播间数量将达到5000—7000个。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大量资本和机构涌入团播赛道,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社交媒体上,“高薪急招”“零门槛造星”的招聘广告铺天盖地。可现实中,不少求职者入职后发现“明星梦碎”:“免费培训”不免费,“高薪”得靠粉丝打赏提成,高强度直播导致身体透支。而且,一些团播公司为了博出位想方设法钻空子、打擦边球,部分中小平台为了流量也对乱象视而不见。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业态,团播行业方兴未艾,其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能走得更远,仍有待观望。但可以确定的是,互联网从来不缺乏创新创意,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如果没有规矩、一味野蛮生长,哪怕站在风口飞上天,最终也注定会跌下云端。

  团播要想“火”得长久,还需要监管来降降温。只有当行业褪去“虚火”,才能行稳致远。一方面,平台必须把好“入口关”。当前多数平台对团播的审核仍停留在内容不违规层面,对机构资质、培训内容、薪酬模式缺乏深度监管。不妨完善团播机构管理规范,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机构进行惩处。另一方面,平台与行业协会应积极树立行业标杆,推进行业自律。对追逐梦想的求职者而言,也要擦亮眼睛。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躺赢”,不要被“造星”话术冲昏头脑。

广州日报评论A7团播热需要监管来降“虚火” 谭 敏2025-08-21 2 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