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最美医生”。
王玉凤、申小惠、尼玛拉毛、邢少云、刘志宏、农康、何建行、张军桥、周坚红和梁春荣等10名同志光荣入选。他们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有的聚焦患者需求探索突破医疗技术,有的运用中西医协同诊疗攻克疾病难题,有的扎根基层护佑群众安康,有的练就过硬本领筑牢公共卫生防治屏障,有的以生命践行援外医疗大爱精神……他们恪守宗旨、勤勉工作,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集中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和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风貌。
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示,要以“最美医生”为榜样,自觉做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医学高峰的攀登者,弘扬医德、钻研医术,坚守职业理想、秉持职业操守,全力促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
据悉,2025年“最美医生”发布仪式专题节目将于近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粤卫信
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最美医生”。其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光荣入选。
他是无影灯下的“追光者”
在胸外科领域深耕不辍四十载,从国内微创胸外科的开拓者到全球“无管”手术技术的引领者,从肺癌早筛体系的创建者到医学教育的改革先锋,何建行被人们称为“无影灯下的追光者”,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医学传奇。何建行累计完成胸外科手术近20000台,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
65岁的刘伯是一位肺移植患者,手术之前,由于严重的肺气肿、呼吸衰竭,他需要常年吸氧,被疾病折磨了16年。后来,在何建行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为他成功实施了肺移植手术,而且创新性地应用了“无管”技术理念,移植手术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大大减少了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物的使用。不到四个小时,何建行就完成了这台肺移植手术,患者在复苏室恢复意识,并且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的交流。术后第二天,刘伯已经可以下床站立,在呼吸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呼吸康复锻炼后,他说:“没想到经历了肺移植这么大的手术,16年的折磨,今天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呼吸了。”
何建行聚焦肺癌与终末期肺病两大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创新构建“防—筛—诊—治—康”全链条肺癌精准化诊疗体系。该体系融合无创筛诊、无管微创、精准切除等先进技术,显著减少手术损伤,减少患者负担,降低肺癌死亡率,提升术后康复效果,推动我国微创胸外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创多项国内外领先技术
40年如一日深耕医疗一线,何建行用专业与热忱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让每一次诊疗都成为照亮希望的“追光”之旅。
何建行始终坚持“临床需求是创新动力”的理念,在胸外科领域不断探索突破,开创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接触微创理念后,何建行就敏锐意识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他大胆提出“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疗患病之人”的理念,从患者整体需求出发,积极开展手术技术创新。他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2009年实现胸腔镜胸部肿瘤手术全范围覆盖,2012年完成全腔镜下气管隆突手术,有力推动了微创胸腔镜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应用。
为进一步贯彻微创理念,何建行于2011年提出无管技术理念,国际首创“无管”胸外科手术,自主呼吸麻醉下完成全球首例“无管”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打破传统全麻插管手术模式,该项技术被纳入美国哈佛医学院麻醉教程。他提出“三无一少”理念:无气管插管、无引流管、无尿管、少疼痛,相关案例入选哈佛医学院外科学教材。
此外,他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融合,开发无创肺癌筛查算法工具、裸眼3D手术显示系统,首创蛇形臂单孔手术机器人;基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构建肺癌大数据平台和元宇宙胸外科手术系统,实现肺癌手术精准化、智能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建立“肺癌患者全周期管理系统”,提供从诊断到康复的个性化服务,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至65%。
同时,他带领团队开展大量高难度器官移植手术,完成829例肺移植、22例心肺联合移植,刷新世界肺移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纪录,挽救了众多濒危生命,为无数家庭带来希望。
深入偏远地区义诊、科普
何建行教授在专注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2015年,何建行发起“爱肺计划”,建立“肺癌预防与筛查联盟”,积极推动全国肺健康计划。2017年8月,家住广州越秀区的钟伯通过一场宣讲会,了解到何建行教授团队正在开展“爱肺计划”,为居民免费进行肺癌筛查,从来没有做过肺部CT的他趁着这次机会,给自己的肺做了一次大检查,没想到平时身体比较硬朗的他,这一次筛查竟然发现了大问题——右肺有一个直径2厘米左右的结节,而且靠近胸膜,高度怀疑是肿瘤。收到医院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后,钟伯与家人商量之后迅速按照指引办理了入院。何建行教授主刀为他进行了微创下的肺癌根治手术,手术非常顺利,第二天便可以下地行走和正常饮食,术后三天便康复出院。
何建行走出医院,深入偏远地区义诊、科普。以广州为起点,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多地开展肺癌早筛早诊早治工作,搭建三级诊治网络,实现肺癌全链条管理。目前,肺癌筛查和慢阻肺筛查人数超过26万,显著提高了居民健康意识和肺癌早诊率,有效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何建行教授常说:“我希望做一个‘明医’,用医术和爱心为患者带来光明。”发起医学公益联盟、推动基层医疗建设,以一人之光照亮一群人,让“医者仁心”在普惠众生中绽放无疆大爱。
何建行简介:
何建行,男,主任医师,1963年2月出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领衔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2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主编国际权威专著32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项及全球共识7项。在胸外科领域深耕不辍四十载,从国内微创胸外科的开拓者到全球“无管”手术技术的引领者,从肺癌早筛体系的创建者到医学教育的改革先锋。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杰出医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