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船满载而归。

头鱼拍卖现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梁文栋
8月16日上午,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在阳江海陵岛举行。随着开渔令的发布,阳江3400多艘渔船与广东省各地渔船一起,结束了为期3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满载着丰收的期盼驶向深蓝,开启了新一轮耕海征程。
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些渔船在阳江、湛江、台山等地沿海作业,所以17日清晨已有渔船满载而归,抵达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新高桩码头,为食客送来了“海鲜第一鲜”。
物流船直接到海上收货
17日清晨5时30分,天边刚泛起微光,阳江市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已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首批渔获归来!
海面上,一艘艘满载而归的渔船缓缓驶入港口,渔民们在甲板上忙碌而有序地清点着各式各样的渔获,一批批生猛海鲜沿着渔船的运输带被送上码头,减少了人工搬运的辛劳,也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码头上,围满了前往收购海鱼的小贩,也有来自各地的群众。大家天没亮就守候在渔港码头了,为的就是“抢头鲜”。
当日早上8时许,闸坡渔港渔船上的海鲜一拨拨地向外发送,通过销售网络运往四面八方。
记者看到,当天码头上的回港渔获主要有大海虾、马鲛、鱿鱼、鲅鱼、黄鱼、竹梭等品种。当地从事海鲜批发的冯先生告诉记者,17日早上收获的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多。
冯先生说,过去渔船归来后,大部分都是海陵岛、阳江等地附近的海鲜店过来收货,或者是码头上的一家家海鲜批发部把海鲜打包冰冻后,运到各地的批发市场。如今出现了现代物流运送海鲜批发手段——有一批运输船会直接出海,向海面上的渔船统一收货,然后运回岸上,通过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现代化手段,渔获可以迅速抵达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手中,极大地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渔民的收入,也让更多人能够尽快享受到来自大海的馈赠与美味。
海陵岛海鲜街人气鼎盛
每年的开渔季都是全省各地展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记者从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组委会获悉,预计今年开渔季三天活动期间将吸引近30万人流量,旅游收入有望超2亿元——这几乎是去年7100万元收入的近三倍。
昨日中午,阳江海陵岛一排排海鲜店人气鼎盛,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来到这里,争抢开渔“第一鲜”。
记者见到,鲜活的石斑鱼、大海虾、小黄鱼等在水池中欢腾跳跃;食客们则在水池边来回穿梭,挑选喜欢的海鲜。很快琳琅满目的海鲜被摆上了餐桌,食客们开心地大快朵颐。
在海陵岛“生记海味店”,店主关先生向记者介绍:“一大早就到码头抢购了大批海鲜,单是一个上午,我们已经卖出了大半,生意十分火爆,下午又要去补货了!”
一条龙趸以100万元拍出
随着开渔令的发布,首批渔船满载渔获陆续回港,最先回港的一批渔获被渔民称为“头鱼”,有吉祥如意、丰收好兆头的美好寓意。
昨日上午,在海陵岛闸坡国际海产交易市场,一场“头鱼拍卖”在这里举行。拍卖现场,专业拍卖师通过线下拍卖方式,让每一位热心的朋友都能参与其中。经过了一轮轮现场拍卖,一条328斤重的龙趸以100万元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