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剧《英歌》剧照

舞剧《醒·狮》

《龙·舟》剧照
近日,广州出品的大型民族舞剧《英歌》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为首都观众带来四场视觉盛宴。这部以非遗“英歌”为核心创作元素的舞剧,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舞台的艺术表达,引发京城观众强烈共鸣。接受记者采访时,在舞剧《英歌》中饰演陈心远的广州歌舞剧院荣誉典范首席舞蹈演员依力凡表示:“北京是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舞剧《英歌》将源自岭南的英歌文化展现给广大观众,意义非凡。通过舞剧这种艺术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英歌,感受其魅力,能促进不同地域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更加繁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斯其格
图/广州歌舞剧院
《英歌》北京上演 全场观众敲响英歌槌
“每一场演出,我都全身心投入到陈心远这个角色中。一场又一场的演绎,让我对角色的理解不断加深。”依力凡表示。舞剧《英歌》的故事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末,父亲前往南洋,杳无音信,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儿子成人。元宵夜,儿子敲击父亲留下的英歌槌,进入幻境时空,在漫天硝烟中,儿子明白了父亲追寻的家国大义,解开了母亲毕生的心结,自己也得以感悟、成长的故事。当前,这部舞剧已历经全国19城38场巡演淬炼,又于六月打磨提升,全新版本在北京跟观众见面。
依力凡对角色演绎这样解释:“起初陈心远对父亲的离开充满困惑,内心满是挣扎与迷茫。演绎时,我努力用细微的表情、肢体动作的变化,去展现陈心远内心复杂情感的起伏。从最初的懵懂叛逆,到知晓真相后的震撼,再到最后理解父亲,我试图将他的每一步成长都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英歌》北京场演出中,剧场化身为时空交错的文化磁场。演员谢幕时,当潮语说唱与现代交响乐碰撞,全场观众敲响英歌槌,现场迸发的“槌雨”声浪,让依力凡深受感动,“场灯亮起,看到台下观众和我们一起击打英歌槌,看到大家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我内心有一种力量:我们不仅是在表演一场舞剧,更是在传递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拍摄十五运会宣传片 传递体育的力量与魅力
从舞剧《醒·狮》到《龙·舟》《英歌》,依力凡在广州歌舞剧院“岭南三部曲”中担任主演,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南拳、醒狮、龙舟、英歌舞等具有鲜明运动属性和炽热体育内核,“岭南三部曲”将其与现代舞蹈语言完美结合,刚柔并济的同时焕发“燃”动人心的力量。其中,《醒·狮》将“舞”“武”相融,民族舞蹈与传统舞狮这种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项目相结合,南拳马步以及南派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难度技巧被有机汇入舞蹈语言。《龙·舟》从乐从职业龙舟队的训练场景中提炼出标志性“划桨”舞蹈语汇,舞蹈演员们以灵动的肢体语言,生动演绎了龙舟竞渡的磅礴气势。
“一个体育项目,怎么把它转化成一个艺术作品,把它搬上舞台?这是舞剧创排刚开始我们就一起努力、一起琢磨的事情。”依力凡透露,他和其他演员一起为了《醒·狮》学习南拳,“一招一式地学,练习打桩时,常常会打到手肿,看到木桩都有点发憷,但第二天还是照常练。”到筹备《龙・舟》时,大家走到龙舟运动员身边,观察他们训练,从运动员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坚韧不拔的眼神中汲取灵感,将这些元素融入舞蹈动作的编排,赋予舞蹈更强大的力量感和生命力,“舞台上我们演绎的不仅是运动员的肢体表达,更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团结拼搏的精神。”
如今,粤港澳三地即将迎来十五运会,依力凡期待未来有更多作品拓宽舞蹈的表现边界,让更多人看到体育之美,感受舞蹈之魅,“运动并不只是枯燥的锻炼,舞蹈可以让其充满艺术美感。比如将舞蹈动作融入健身操,使健身不再单调,让人们在享受舞蹈乐趣的同时,轻松达到锻炼目的,更积极地投入到全民健身当中。”
依力凡参与了十五运会宣传片的拍摄,他认为,这是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在镜头前,我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舞蹈专长,更透过每一个动作,传递出体育的力量与魅力,仿佛与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同频共振。”此外,拍摄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从导演到工作人员,大家为了完美呈现十五运会的风采,齐心协力、精益求精。”依力凡对即将在广州拉开序幕的十五运会期待满满,“祝愿来自各地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绽放光芒,超越自我,用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荣耀篇章。相信十五运会将以其独特魅力,激发更多人对体育的热爱,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