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电 关节僵硬、肿胀、疼痛、行动受限……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不时从骨头缝里冒出来的不适与疼痛困扰着全球近6亿人。
近期,中国科学家研究开发了一种专门针对骨关节炎治疗的新型流线型氧化锌嵌合可注射水凝胶,它能轻松钻进骨头缝,把软骨缺损的坑洼严丝合缝地填平,能像钢铁一样稳稳支撑骨头,还能显著提高软骨再生效率,有效修复软骨缺损。
这一由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楠教授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被国际媒体称赞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
专家介绍,骨关节炎主要与年龄增长、关节退行性病变有关。此外,外伤、过度运动、肥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纤维化、溃疡等,从而引发关节炎。
然而这一患者基数如此庞大的疾病,治疗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李楠表示,骨关节炎难治的关键在于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自我修复能力极弱。此外,软骨的“支撑网”——关节内细胞外基质的持续降解更是治疗的核心难点。
如何才能让损伤的软骨重新“长”出来?中国科学家给出了答案。李楠团队研究开发的新型流线型氧化锌嵌合可注射水凝胶,具有独特的流体力学特性,注射后水凝胶能够严丝合缝地贴合不规则创面,同时实现对骨头的稳定支撑,为骨关节炎治疗及软骨再生开辟了新路径。
“注射时如水般顺滑,植入后如钢般坚固。”李楠笑着说,“我们设计的‘流线型氧化锌纳米颗粒’是成功的关键。”
此外,水凝胶还能在病变部位响应炎症信号,缓慢释放两种关键物质:一是锌离子,吸引人体自身的干细胞迁移到损伤区域,分化为新软骨细胞;二是基因药物miR-17,精准关闭导致软骨降解的“破坏分子”,保护新生组织不被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