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对方核心业务

两大深企的另类“双向奔赴”

广州日报 2025年08月07日 阮元元

  机器人参考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阮元元)过去两年,“手机厂商造车、电动车厂做手机”的故事屡见不鲜。但如今,这股跨界“明争暗斗”的风刮进了更为垂直的领域——全景相机与无人机市场。

  7月下旬以来,一场“互相致敬”的商业硝烟,在影石和大疆之间悄然弥漫。一方是全景运动相机赛道的龙头影石Insta360宣布携第三方发布消费级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并计划推出自有无人机品牌;另一方是无人机巨头DJI大疆,几乎同步发布了首款全景运动相机Osmo 360,直接切入影石的核心业务领域。

  在“飞行”与“拍摄”边界布局试探已久的两家企业,终于开启了一场另类的“双向奔赴”。

  两大品牌互攻腹地

  梳理时间线,可以发现两大品牌的正面交锋已然正式打响。

  7月23日,影石在投资者平台首次披露进军无人机计划,仅仅五天后,7月28日,便火速发布自家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并表示将在8月开启用户公测。产品主打轻量化(小于249g)、智能飞行操控和8K全景视频拍摄。显然不是简单的产品试水,而是一次战略级的市场进攻。

  就在影石披露无人机计划的次日,大疆于7月24日正式官宣推出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并于7月31日火速上市,起售价2999元。这款全景相机搭载1/1.1英寸方形CMOS传感器,支持原生8K 50帧视频录制,兼容Action系列数据仪表盘等功能。

  8月2日凌晨,影石CEO刘靖康在社交媒体上演了一出“商业阳谋”:先是“热烈祝贺”大疆新品上市,随即为自家X5产品推出限时优惠,并列举多项“行业唯一”的技术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他还主动为大疆Osmo 360的“起雾事件”澄清,称其为个别案例,建议消费者“安心选购”。

  5年前开始的长线博弈

  这场看似突然的跨界竞争,实则是两家公司长达五年的战略布局与博弈。

  布局的种子在2021年就已埋下。当年,大疆推出运动相机Osmo Action2,此后Osmo Action系列逐步蚕食国际品牌GoPro的市场份额,并间接冲击影石的非全景相机产品业务。这一动作,也间接促使影石加速从单一的运动相机品牌向“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商”转型。

  时间推进到2023年10月,大疆发布的Osmo Pocket 3凭借卓越性能成为Vlog相机领域的标杆产品,更被年轻消费者誉为“电子茅台”,在社交媒体引发抢购热潮。这款产品的成功,进一步印证了大疆通过技术复用和核心自研能力实现跨界突破的战略有效性。

  而影石的应对布局同样早有准备。今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两项影石无人机技术专利已经释放明确信号:这家全景相机巨头进军无人机领域的计划酝酿已久。影石CEO刘靖康7月29日在朋友圈的发文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他透露五年前作出无人机研发决策时就预见到可能引发大疆的“抄家”反制,但基于三点核心考量仍坚持推进:一是公司使命愿景驱动;二是洞察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三是该业务能促进公司能力全面提升。

  从“存量卡位”到“增量博弈”

  大疆、影石不约而同跨界,是业务增长焦虑下的“结构性选择”。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影石营收55.3亿元,净利润9.95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5%。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为50亿元,2027年预计将达到78.5亿元。影石虽以约七成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但整体营收体量存在明显的行业天花板,开辟新赛道势在必行。

  反观大疆,虽然2024年坐拥营收800亿元,净利润超120亿元,财务表现强劲,但当下无人机核心用户趋于饱和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跨界拓展影像设备、扫地机器人、ebike等新品类,成为其保持增长曲线的关键策略。

  “领跑马拉松的是顶级选手,你也会跑得更快。”影石CEO刘靖康在朋友圈留下的这句话,道破了无人机和运动相机行业快速发展的“精神”要义:与其在“新手村”躺平,不如给自己选择一个“魔鬼教练”,才能驱动企业获得更强的生存本领。

  业界分析指出,当前全景相机行业正处于“技术成熟但市场教育仍需深化”的关键阶段,而无人机产品也正从单一的航拍工具向综合性智能影像终端转型。这种头部企业间的良性竞合关系,不仅推动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锤炼出更强的技术实力与运营效率,更将在全球市场上形成更加显著的竞争优势。

广州日报深圳新闻SZA9两大深企的另类“双向奔赴” 阮元元2025-08-07 2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