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运吉祥物回归展特展。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 实习生李永麟、何俊霆 摄
全运年·看广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三色水柱在展柜中折射出灵动光影,2025年粤港澳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以中华白海豚的憨态,向观众展现“三水合流,同心发力”的湾区愿景。这场于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启幕的“全运年·看广州”体育文创嘉年华系列活动之“吉物映全运・湾区续华章”体育吉祥物回归展,不仅让这对承载着三地情谊的“海上国宝”成为焦点,更串联起从1987年“阳阳”到2025年新伙伴的三十八载吉祥物进化史,为市民开启一段穿梭时空的体育文化之旅。据悉,全运吉祥物回归展特展持续至8月31日。
展览核心展区已备好“喜洋洋”与“乐融融”的文创玩偶,静待观众驻足。这对由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精心打造的吉祥物,采用中华白海豚的流线型轮廓,头顶三色水花分别对应广州木棉花、香港紫荆花与澳门莲花的标志性色彩,与十五运会会徽“同心礼花”形成巧妙呼应——一个如海上喷薄的活力浪花,一个似空中绽放的团结礼花,共同诠释着“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主题。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主办的全运会的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的亮相自带“承前启后”的使命。展柜旁的时间轴清晰展现全运吉祥物的进化轨迹:1987年广州六运会“阳阳”以山羊造型开启中国体育吉祥物历史,1993年七运会“明明”借金鸡报晓传递时代朝气,2001年九运会“威威”用醒狮形象彰显岭南精神,2021年十四运会“秦岭四宝”以朱鹮、熊猫等体现生态理念……历届全运会吉祥物如同多棱镜,折射出中国体育从“精英赛场”到“全民盛会”的变迁。
本次展览引入先进的AI数字技术,把广州日报记者当年拍摄的静态照片转化为动态影像:“威威”摆动的狮头、腾空的姿态,甚至鬃毛的飘动轨迹都被精准还原,仿佛重现当年开幕式上的醒狮表演。
实物展区多款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惊艳亮相。从印有双豚图案的运动水壶到融合三地文化元素的纪念徽章,每件产品都暗藏巧思——比如一款拼图套装,将“喜洋洋”“乐融融”与六运会“阳阳”、亚运会“乐羊羊”等广州体育吉祥物形象组合,拼合后可呈现珠江两岸的城市天际线。
此外,特别展区还展陈了历届全运会主题邮票,这些都记录着不同年代的印刷工艺与设计美学。
通过文创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
当“喜洋洋”与“乐融融”的浪花汇入全运长河,它们不仅是一场赛事的象征,更是湾区同心、共赴未来的生动注脚。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全运会吉祥物总设计师刘平云从城市文化、设计理念、设计要素等多方面介绍了“喜洋洋”“乐融融”的诞生。
他表示,珠江口一带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它们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文化的象征。“十五运会特许商品产品开发分为二十大类,包括毛绒、PVC、徽章、贵金属、陶瓷等,预计陆续开发出三千款产品上市。”他期待,通过十五运会文创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