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奥仔”夺下国际生物奥赛金牌

华附学子实现广东该项赛事零的突破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31日 林欣潼

林钰坤

  在近日举行的第36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子林钰坤获得金牌,排名世界第六,是广东首位斩获国际生物奥赛金牌的学子。在去年举行的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林钰坤以总分全国第10名的成绩取得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

  能代表国家出征国际生物奥赛并夺金,实现广东历史上从零到一的突破,林钰坤感到非常荣幸。作为老师们眼中的“非典型奥仔”,他还一直保持摄影爱好,面对大考总是“松弛感”满满。谈及学习秘诀,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

  国际奥赛考试强度高 学霸分享独特抗压秘诀

  代表国家出征国际生物奥赛并夺金,林钰坤十分激动。他分享道,比赛过程中也有一些波折,例如队员们没想到,这次国际生物奥赛试题难度相比中国的竞赛简单很多,其他队伍的分数也可能提高,“我们担心发挥不出优势,出现失误就可能导致名次下滑,因此在宣布名次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最终,中国队以绝对优势获得四块金牌,位列团体总分第一。谈及取胜关键,林钰坤认为,中国队队员都有非常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自我调适做到发挥平稳。

  林钰坤还透露,考试当天他起得比较早,而考试持续时间长,直到晚上11时还未结束,对队员的精力提出极大挑战。“最后一科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一场考试。即使时间很紧,我还是用上了初中数学老师教给我的方法——腾出时间来进行集中的心理调适。闭眼15秒,集中精力想‘我最后花半个小时把这张试卷做完,就结束了’。”

  谈及抗压方式,林钰坤还分享了他转移注意力的小妙招。他介绍,在去年全国生物奥赛中,他们上午观看表演,下午迎来考试。“我当时是摄影社的社长,大型活动我们都要担任志愿者去拍摄。当时我就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是一名摄影志愿者,只是顺便去考试。在这次国际奥赛中,我也带了相机,在考前那两天,我就像记者一样去采访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问他们的心情感受,了解各地的文化和生活,把比赛当作见面会一样去对待,这样做非常有效地缓解了我的紧张。”

  老师眼中的“非典型奥仔” “松弛感”拉满

  在校长和竞赛教练的眼中,林钰坤并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只会做题的“奥仔”,他非常阳光、健谈,喜欢摄影,有很多兴趣爱好,非常松弛。

  谈及“松弛感”的来源,林钰坤分享道,他不会给自己预设太多压力。例如在考试前一两天,他不会高强度地学习,只会复习一下笔记。“在考前高强度地背书,也许能提升一些自身能力的均值,但实际上应控制的是考试发挥的方差,避免发挥失常。对理科生来说,考前多看书的作用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功夫在平时。与其说考前多去背一些知识,还不如放松心态,减少考试发挥失常的可能性。”

  生物竞赛之外,林钰坤在其他学科方面的综合表现也相当优秀。中考时,他考取了771分的好成绩。谈及学习秘诀,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应该要抱着一种充实自己的想法,例如,有时我学的东西可能不会考,但我觉得它很有意思,我依然会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林钰坤还介绍,他喜欢在学校图书馆里学习,有助于自己保持自律,“因为图书馆里太安静了,就不会想着偷偷玩手机,或者和同学聊天。”

  父母谈家庭教育 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培养密不可分,让教练们印象深刻的是,林钰坤的妈妈总会在关键节点和教练主动联系,进行家校配合。林钰坤妈妈介绍,他们注重培养林钰坤的学习习惯,例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每一个关键节点提前做好规划。“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学校倡导的自华教育非常契合。在华附,除了竞赛和知识方面的收获,孩子的个性爱好、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林钰坤妈妈还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的构建。“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会充分尊重他的自主选择权。我们把父母的角色定位为孩子的朋友、引领者、规划者,更多是提供精神和情绪方面的滋养,给孩子一个轻松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感到有压力或困惑时,能有疏导和解决的途径,从而在遇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困难,全力以赴地冲刺学业。”

  林钰坤也认为,父母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给予他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空间,不干涉他的学习内容,包括备战生物竞赛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教育方法锻炼了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

  华附学子近七年共获五枚国际奥赛金牌

  近七年来,华附学子在国际奥赛中拿下了五枚金牌。至此,华附在五大学科的国际奥赛中共取得了19块金牌。校方介绍,学校的下一步目标是实现在国际信息学竞赛金牌方面的突破。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华附有何育人心得?校长姚训琪总结道,华附一直追求要办一所像大学一样的中学,这意味着学校要有大学的格局、大学的气象、大学的课程,要有像大学一样的自主包容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有多元的课程体系,为有着不同天赋、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潜能的孩子,提供相应的课程作为支撑,作为滋养。

  据介绍,华附探索构建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学段贯通培养人才的模式。近几年来,学校配齐配强教练队伍,在组织架构、学段设计方面,都努力为有天赋、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孩子完善能脱颖而出的机制。针对一些学得比较快、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学校会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和培养发展方案。

  姚训琪还指出,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还要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我希望华附的每个学生都有强国有我、为国争光的理想追求。”

  提醒:竞赛适合学有余力的学子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认为“靠记忆知识,就能拿到高分”。对此,华附生物学竞赛教练罗宇立指出,如今的竞赛与十年前不同。“现在的试题越来越和国际接轨,特别是近一两年有大量试题直接从国际平台发表论文中选取实验结果,让学员进行分析,这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在生物学竞赛中,看书只是最基础的准备,教练和学生还要阅读很多文献,去关注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及时更新知识库。”

  怎样的学生适合学习生物竞赛?华附生物学竞赛教练叶一帆认为,首先,这类学生的常规文化课成绩应比较突出,“竞赛是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发挥特长的一项活动。生物竞赛也是一门非常综合的竞赛学科,因此学生既要文科好,又要有良好的数理思维。”其次,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在竞赛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很难看懂专业书籍,实验很难下手,学生要勇于探索而不能退缩。”叶一帆还表示,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对学生走好竞赛之路也非常重要。

广州日报教育周刊A12“非典型奥仔”夺下国际生物奥赛金牌 林欣潼2025-07-31 2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