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名城 赓续文脉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21日 皇甫思逸

  广言快评

  近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

  广州,作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始终以敬畏之心守护文脉,以创新思维激活城市活力——从永庆坊以“绣花”功夫“修旧如旧”、恩宁路在微改造中焕发新生,到荔枝湾涌生态修复、泮塘五约实现千年古村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诸多实践,不仅是对城市记忆的珍视,亦为《规划》落地积累了宝贵经验。

  翻开《规划》,亮点颇多。在规划立意上,跳出地方叙事框架,将广州置于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的宏大视野中,提炼形成五大历史文化价值,精准勾勒出六大名城特色;在机制设计上,凸显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增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保护和联动发展”章节,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有了好制度,还要好执行。展望未来,还需在三个关键点上持续发力。在制度创新上,不妨依托《规划》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探索规划—建设—管理的名城保护工作范式,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推进;在资源活化上,通过产权置换、混合开发等方式盘活工业遗产、农业遗产的同时,引入文创工作室、潮流市集等年轻群体偏好的业态;在全民参与上,进一步拓宽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活化利用,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新格局。

  当历史文化保护深度融入城市更新全过程,成为激发城市创造力的源头活水,广州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老城市新活力”的精彩篇章。

  (广州日报评论员 皇甫思逸)

广州日报头版A1守护名城 赓续文脉 皇甫思逸2025-07-21 2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